图说:7-33型45mm反坦克炮 列宁格勒围困期间制造的简化版武器
在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着一门非常奇怪的反坦克炮——7-33型45mm反坦克炮。
7-33型45mm反坦克炮是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列宁格勒围城战”的主要展品之一。
1941年对苏联军队和国防工业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伟大卫国战争的第一年,在各种动员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尽管当时苏联军工厂推出的有些产品看起来很奇怪,比如37mm迫击炮工兵铲,但是确实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弥补坦克的巨大损失,推出了T-60轻型坦克,如此简化的设计在和平时期是无法看到的。同时,火炮也有很多经过简化设计的型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著名的ZIS-3型76mm师属加农炮也是所谓的“简化版”,它比ZIS-22 USV型76mm加农炮的结构简单了许多。
在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中,有许多有趣且独特的展品。其中就包括1941年为了满足苏军补充武器装备的需要,研制的各种经过简化的武器,其中之一就是1941年夏,在军备人民委员会(NKV)第7厂生产的7-33型45mm反坦克炮。这种反坦克炮成为当时在列宁格勒制造的众多简化版火炮之一,用来保卫这座涅瓦河畔的城市。
本文为俄罗斯军事博主尤里·帕肖洛克撰写的介绍文章,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1941年8月底,第一批7-33反坦克炮开始装备苏军。
由于战火的破坏,关于这门反坦克炮的历史已经很难准确说清,甚至连它的研制过程也是不久之前才完全披露。曾经对此有一些猜测,例如,有人说是兵工厂工人发现了一批库存老式火炮,并决定对其进行改造重新服役。当然,这个故事禁不起推敲,因为炮管是1941年全新生产的。另外,关于这门反坦克炮的材料也有不同的说法。
德军缴获的7-33反坦克炮,装有1930型坦克瞄准镜。
还有就是,45mm炮管从哪里来的,让第7厂可以制造出这种反坦克炮?列宁格勒有多个军工企业,其中包括以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命名的第174工厂。1940年,该厂完成了T-26轻型坦克的生产,并在1941年春准备生产T-50轻型坦克,这两种坦克的主武器都是45mm坦克炮。
芬兰博物馆中的7-33反坦克炮,炮身上有安装瞄准镜的镜座,用来安装伊佐拉厂、第174厂生产的1930型坦克瞄准镜。
第174厂确实应当存有生产T-26轻型坦克时,剩余的火炮和其他部件。卫国战争爆发后,第174厂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即利用库存零部件生产一批T-26坦克。1941年7月,该厂就交付了49辆T-26,8月又交付了67辆,数量是同时期生产的T-50轻型坦克的两倍以上。随后,第174厂被疏散到后方,可能会留下部分零部件,但没有提到他们曾经改装过老式火炮。
7-33反坦克炮使用PE瞄准镜的情况比较普遍。
另一个需要45mm火炮的就是伊佐拉厂,该厂生产BA-10重型装甲车,该车的主要武器就是T-26坦克炮塔。所以,伊佐拉厂自然有库存的45mm坦克炮,而且都是全新的。在伊佐拉厂向后方疏散之后,第189厂继续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坚持生产BA-10装甲车。最有一个,也是第三个需要45mm火炮的就是以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命名的军备人民委员会第7厂。1941年,他们开始生产DOT-4防御工事火炮部件,而正是他们生产了这种奇怪的反坦克炮。
这张照片中,7-33反坦克炮采用了非标准炮轮。
1941年7月初,各种提案开始上报,并一一获得北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批准。其中包括在伊佐拉厂生产简易版装甲车,供民兵部队使用。与此同时,第7厂生产几种火炮,包括1938型76mm山炮,该炮的生产刚刚在1941年初停止,但生产线仍然存在。N.P.安东诺夫领导下的第7厂设计局主动提出了研制简化版火炮的提议,并表示会尽可能使用正在生产的部件。值得注意的是,第7厂毗邻生产76mm团属榴弹炮的基洛夫厂,这影响到了7-33反坦克炮的设计。
1941年11月22日,涅瓦杜布罗夫卡十字路口的7-33反坦克炮,配备坦克瞄准镜。在这里100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那门同型号的反坦克炮。
该提案于1941年7月底获得批准,设计工作于7月25日开始,8月11日就已经完成了原型炮的制造。与其他应急武器一样,这门反坦克炮的设计并不漂亮。首先,它的外形相当高,其次,方向射界很小。然而,对于当时损失惨重、急需补充反坦克炮的苏联军队来说,他们只能选择这种反坦克炮,甚至没有给它一个正式编号。
圣彼得堡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的7-33反坦克炮。
1941年8月22日,北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第187号命令下达,根据命令,第7厂停止DOT-4防御工事火炮部件的生产,所有库存部件都用来生产“采用轮式炮架的简化版反坦克炮”。这份命令还给这门反坦克炮一个临时编号——7-33,意为第7厂的第33号产品。计划8月22~27日交付170门反坦克炮,最终交付了40门。
收藏的这门7-33反坦克炮有一些战斗损伤。
在这个经常被提及的命令,解释了“库存老式火炮”的故事源头。正在准备撤离的第174厂将库存的200门火炮移交给第7厂,伊佐拉厂也向第7厂移交了150门火炮。为了保证生产,30名焊工和80名装配工被抽调到第7厂。
馆方表示将对其进行彻底修复。注意照片右上角还有简化版马克沁机枪。
最终,7-33反坦克炮共生产了约650门。在基洛夫厂收藏的档案中,有一份生产军用产品的汇总表,上面有653门的数字。这些反坦克炮都是在1941年生产的,并很快投入战斗,主要用于装备民兵部队和正规步兵师。7-33反坦克炮的出现恰逢列宁格勒附近的防御作战。1941年秋,7-33反坦克炮达到参战的高峰期。正是在那个时间段,遭到了最大损失,其中一些7-33反坦克炮被纳粹德国和芬兰军队缴获。
破损的防盾。
笔者想劝告其他的武器设计师,不要犯这门反坦克炮在炮轮部分和瞄准装置上的错误。人们总是讨论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应急生产的火炮会采用不同型号的炮轮,甚至还有木头制造的炮轮。但是,通过对历史照片的研究发现,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在大部分已经发现的历史照片中,7-33反坦克炮都采用的是1938型76mm山炮的标准炮轮。确实有非标准炮轮,但它们的照片很少。
炮身很高,射击时还会弹跳。
该炮的瞄准镜值得专门说一下,事实上,7-33反坦克炮有两种瞄准镜。第一种就是1930型坦克望远式瞄准镜的改进型,174厂和伊佐拉厂的火炮都配备了这种瞄准镜。第二种就是通过一个固定支架,安装狙击步枪的瞄准镜。这种配置比较普遍,芬兰帕罗尔博物馆展出的7-33反坦克炮就采用这种瞄准镜。根据芬兰档案,二战期间共缴获4门7-33反坦克炮,编号为45 PstK/41。但在随后的战斗中,芬兰军队并没有使用这种反坦克炮。
炮架有所简化,但与76mm山炮有部分相同。
目前,已知有三门7-33反坦克炮保存至今。第一个就是波兰博物馆中的那门,尽管进行了一些修复,但它的状态是最不理想的。第二个就是圣彼得堡炮兵、工程和通讯兵军事历史博物馆新近展出的,这门反坦克炮有明显的战损,因此无法评论它的修复情况。第三个就是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本文使用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来自这门。
所有已知的7-33反坦克炮均采用1941年生产的炮管。
不幸的是,我们无法确定这门7-33反坦克炮的所属部队。但我们确实知道它最后的参战地点——涅夫斯基小镇。1941年秋,涅瓦杜布罗夫卡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苏军大量使用了7-33反坦克炮。纳粹德军拍摄了这次战斗之后的照片,就在距离拍摄地点约100米的涅瓦河畔,发现了这门反坦克炮。从炮身的痕迹来看,这门火炮遭到敌方的射击,所有的炮兵全部阵亡。
PE瞄准镜。
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决定修复这门7-33反坦克炮的同时,还保留了所有战斗损伤。从完整性的角度来看,这是现存7-33反坦克炮中最接近服役状态的。这门反坦克炮配备了标准的PE瞄准镜,即1931型步枪瞄准镜。它的分划板非常简单,由于缺乏测距功能,瞄准过程需要炮手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炮架部分源自DOT-4的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该炮的反后坐装置,设计与DOT-4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有趣的是,这种防御工事火炮部件的反后坐系统最初也不是专门设计的,而是源自上世纪20年代特种火炮实验委员会(KOSARTOP)的1929型45mm榴弹炮。谁能想到,十多年后,这种反后坐系统最终出现在45mm反坦克炮上。
反后坐部分与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设计非常接近。
7-33反坦克炮的炮架和操纵机构都采用了第7厂正在生产的零部件。如上所述,炮轮取自76mm山炮,操纵部分同样取自这种山炮。炮架部分有点类似1938型山炮,但炮架后部不能折叠,设计更加简单。同时,76mm山炮的炮架是铆接结构,7-33反坦克炮的炮架采用焊接工艺制造,重量更轻。
操纵装置取自76mm山炮。
必须要说的是,这样的炮架满足了快速设计的要求,但也有许多缺点。首先,水平射界很小,其次,7-33明显比1937型45mm反坦克炮更重,第三,开火时炮身经常发生跳跃,同时牵引速度较低。然而,7-33反坦克炮的主要任务就是射击坦克和支援步兵,这样的缺点并非不能接受。7-33反坦克炮外形高大,隐蔽性较差,但考虑到这种反坦克炮在8月底就已经开始交付,什么缺点都不算什么。
受损的炮轮保持原状。
现在,这门特殊的反坦克炮是一个专门为列宁格勒围城期间举办的单独展览的主要部分。在这里可以看到列宁格勒被围期间,生产的各种武器装备,包括简化版马克沁机枪。尽管这些武器装备的性能低于传统型号,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城市被封锁时,列宁格勒的保卫者仍然可以获得大量的武器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