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4日 22.1°C-24.9°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张子华:在海外,更懂“老友”的珍贵(上集)|老友访谈录

2017-09-22 来源: 张子华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识途 · 分享系列

张子华:在海外,更懂“老友”的珍贵(上集)|老友访谈录 - 1

本期访谈嘉宾——张子华 Jack

安德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他是资深的四大老友

他是奋斗在他乡的第一代移民

他是澳大利亚四大老友会的发起人

本期摘要

不同的事务所、不同地区的事务所有怎样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故事?

几番进出“四大”,是怎样的心路历程?

第一代移民要在异国他乡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之路,他经历了什么、又领略到什么?

“四大”经验、人际网为这群海外华人老友带来过什么?

澳大利亚四大老友会的设立,又将为海外华人老友带来什么?

老友访谈录

作为第一代移民来到澳大利亚,从初来乍到的摸索到站稳脚跟、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之路,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或趣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其实到澳大利亚定居这件事,我尝试了两次:第一次是2005年,通过技术移民我来到了澳大利亚,加入毕马威的悉尼办公室并工作了三年;在2014年,我再一次有了回澳大利亚的计划,所以又回到了悉尼重新开始在这边的生活。

2005年刚来到悉尼的时候,我遇到的困惑是“我要读书、还是要工作?”当时我是拿着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硕士学位的offer来澳大利亚的,想着要换一下环境。最后我选择了新南威尔士大学,读的时候我发现,整个硕士班里大部分是工作经验尚浅的亚洲学生,很多同学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找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才去读书的。所以后来当我重新找到了毕马威悉尼办公室的工作时,我就放弃了这个学位。与其漫无目的的读着学位,我觉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经验更重要。我认识到,应当是当你发现自己有进修的需要时,你才懂得要去大学读什么,这样才是更有效的。

对于没有国外生活或工作经验的新移民来说,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东西文化的差异。譬如刚来的时候,我不太习惯的就是每个星期五离开办公室时,澳大利亚同事们都会问我:“What will you do overweekend ?”然后有趣的是,星期一上班时见到他们的第一件事是,又会问我:“What did you do overweekend?”这使我很是困惑。但当我了解和理解了之后,其实这种打招呼方式就像中国人习惯在见面时问一句“吃饭了没”一样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

另外就是中国人比较习惯埋头勤奋工作,但澳大利亚同事就习惯了coffee break,每一两个小时就会去喝十来分钟咖啡,顺便聊聊天。当时我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后来在相互理解和尊重融合中,我发现这样其实可以跟大家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通过coffee break聊生活、聊工作,反而比八个小时都埋头苦干更能令工作顺畅地进行。

还有就是Friday Drink,澳大利亚人喜欢喝啤酒,所以每到星期五下班后,大家都开心地喝酒去了,喝酒也像刚才喝咖啡时一样,聊聊天,说说生活,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文化差异。

再譬如,澳大利亚也是一个比较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在大公司工作的话可能一个团队就像联合国一样,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所以能接触到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思维更加开阔。

总的来说,整个移民的经历对我来说最大的得益是让我对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国外工作或者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和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然后尊重和融合到当地社会,有了“人熟地不生”的归属感。

具备国内的“四大”经历是更适合在海外重新加入“四大”或者其他本地事务所,还是到企业担任财务工作?

要重新加入“四大”的话,首先要取决于你的经验、在“四大”工作的年资,三年、五年还是十年以上。第二就要看你是哪个部门的,我们常说的三大块:审计、税务和咨询。

首先说说审计,现在全球各国的会计准则都在趋同,所以审计专业人士在国外可以说是比较容易重新回到“四大”的。重新回到“四大”的话又要看你是什么级别的员工了:如果是staff或senior级别的审计师会比较容易点,因为还没有到一个项目领导者的角色;而一旦到项目领导者的角色会相对难一点,因为首先最主要的是没有本地的工作经验,所以很难以高级经理的职级平移到国外。

税务来说,大家都知道,各个国家的法律都不一样,所以如果你的专业是公司税或个人税的话会不太容易。当然了,税务中也有一个全球转让定价(global transfer pricing)的部分,这可能在全世界都比较适用一些;还有一种是跨国企业高管的个人所得税,就是全球外派的那种,这也可能在全球来说是比较适用。

咨询就要看你之前曾经做过什么咨询项目了。譬如是做“收购与合并”的,有可能是在国外的公司想要有中国背景的人,因为毕竟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到国外做收购合并,也有很多外国公司想到中国去做收购合并,所以当你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话,我觉得也是一个有优势的方面。

那关于是去“四大”还是去其他事务所做的问题,我先说一下在澳大利亚的“四大”和其他本地事务所的区别。首先,这里的“四大”就是一个超级的巨无霸。而澳大利亚本地事务所,首先从服务质量来说,它们跟“四大”是可比的,而且它们提供了很多专业化细分的服务。

澳大利亚的专业化细分程度很高,譬如研发(R&D),如果一个中国企业来澳大利亚做一个研发费申请的话,可能考虑找一家本地事务所,而无需找一家“四大”。为什么呢?因为澳大利亚有些本地事务所是非常擅长做研发费退还,所以找这些事务所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然后本地事务所在这里都是很根深蒂固、有很好的服务声誉和资源网络。那当然了,澳大利亚还有第三种事务所就是自营事务所(sole trader),sole trader就是只有一个老板的事务所,一个专业人士在澳大利亚是可以以个人名义去经营事务所业务的,就是个人的生意。澳大利亚是一个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经济体,所以很多中小型企业也是需要到sole trader的这种服务。所以以事务所来说的话,在澳大利亚就有“四大”、有second-tier的本地事务所、有sole trader,这三大类的事务所各有特点。

张子华:在海外,更懂“老友”的珍贵(上集)|老友访谈录 - 2

开启新旅程

奋斗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代移民

最后问题,是不是适合到企业担任财务工作?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由个人状况去决定的,而不是说在“四大”里面工作过、或者没有工作过。那如果作为一个“四大”人到企业服务有什么优势或缺点呢?我觉得优势就是“四大”的品牌在全世界是得到认同的,所以任何地方的企业也知道你是曾在哪里就职,这也是很重要的;“四大”人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基础好,工作胜任能力强。那如果说到劣势的话,还是那句话,本地工作经验很重要。

所以有些“四大”人成为新移民后,在求职过程中觉得纳闷或者想不通,“为什么这家企业不要我?”“为什么企业给我的一些package没有满足到我的要求?”没有本地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从雇主的角度考虑,你是可以理解他的:作为一个新移民,初始阶段很明显的就是对市场的认知肯定是不如当地人的;第二就是刚才说的人际关系网,作为新移民肯定没有本地人网络强;第三就是,很具体的工作习惯、工作方式、日常的事务,小到怎么去用发票、用快递、甚至打电话等,这都导致新移民在这些方面没有本地应征者有竞争力。

在我过去这么多年看来,我建议大家要有一个心态就是“不要急”。通常来说,急的时候都是移民后的一到三个月,大家都非常着急想找到工作。我想说的就是,不要急、给自己一点时间去看清楚,把这个市场的认知看懂一点、人际关系网多建一些;然后到三到六个月时,是应该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的。

您在“四大”时丰富的海外执业经历,对您在澳大利亚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吗?

在毕马威悉尼办公室工作三年后,我在2008年回到了毕马威广州办公室;随后在2011年,因为中国“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毕马威国际正式成立了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KPMGGlobal China Practice),我当时被外派到中欧和东欧工作两年,负责当地16个国家,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的中国业务。海外职业经历对我是否有帮助的答案非常简单:肯定有。

第一,“四大”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和经验,包括专业技能和其他的一些经验。譬如在欧洲的两年,我因为工作性质而能经常接触很多到海外投资的企业的高管、作为对接的欧洲国家政府要员等。这方面的接触,让我了解到很多作为一个领导者所看的视野、他们的眼界。当我作为一个专业服务人士,同时接触到商业视野时,我了解到除财税专业领域之外的东西,让眼界更开阔,对我现在的经营事务所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我当年是毕马威的面试官,专门负责应届生的招聘。我记得那时跟几位同事一起去香港培训了一个星期关于如何招聘,非常有趣的是,公司还找了香港的一些大学生过来和我们一起模拟面试。我们的培训负责人和其他一起上课的同事们就在隔壁房间,通过现场录像去看每个人的模拟面试,我当年也就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全程都觉得非常紧张。此后的十几年里,我都一直担任着新员工面试官这样一个角色,所以对于招聘、培训员工、解雇和人力资源相关的塑造企业文化等方面有了挺多了解。当我现在成为一个事务所的合伙人后,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所以怎么“管好人”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在“四大”学到的一个非常好的经验。

第三,是制作和演示项目计划书的技巧。我在“四大”里面参与过的项目投标,它们的规模介乎于人民币20万到2,000万都有,所以在项目计划书制作、演示营销方面也是得益很多的。我现在也是在事务所里,我们也要做项目计划书、也要做项目竞标,这是行业共通的技能,所以对我个人现在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我想说的就是工作。刚才说工作不用说太多,因为大家都经历过,我跟大家都一样,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只强调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四大人出来跟部分的其他同行的工作特点有什么不同之处。“四大”人经历过严谨的培训、工作。我觉得,大家在中国都说一句话叫“放飞机”,诚然我们有些四大人是擅长于“放飞机”的,但有一点就是“放飞机”都要有底线。市场上总有那么一小撮专业人士可能还不一定知道底线在哪里、或者说不一定有底线、或者甚至根本就没有底线,所以如果你没底线的时候去从事专业服务的话,我个人来说是觉得有点恐怖的。但是,我觉得四大人经历过这样的培训、工作,这些实践出来的话呢都是act with integrity、有底线。

最后,“四大”人是比较勤勉的,我觉得至少这是中国“四大”人的共同特点。大家都熬过夜、都一起team work过,大家都曾经以这份工作而感到自豪、有共同的认知,所以都结下了很深厚的友谊、聚成很好的人际关系网。

以上是我对于“四大”经历对现在运营事务所的一些有帮助之处吧。

缘何

发起成立澳大利亚四大老友会?它的设立将为在澳大利亚的四大老友带来什么?

首先,我个人已经留意了中国的四大老友会大概一年多了。我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分享平台,包括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以前的同事中都有几位成为了之前访谈的被采访对象;也有很多前辈分享的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四大”故事,从这些分享里面我也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我也觉得这是有别于每一家“四大”自己内部搞的alumni,这里更多的可以分享全体中国“四大”人的很有趣的经历,单纯从享受阅读来说我都感受到快乐。

其次,我在澳大利亚也认识了很多“四大”背景的人,包括我们现在事务所的同事里,有三分之一是有“四大”背景的;现在澳大利亚的很多成功人士也是来自于中国“四大”的,所以我感觉到整个“四大”华裔群体在澳大利亚是日益壮大的。其中,我们的创始会员就包括了很多在澳成功人士,后续也作为访谈嘉宾一一登场,包括一着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澳大利亚ASX上市公司CFO、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日报知名房地产栏目记者、广东经贸委驻澳大利亚的总代表、本地会计师楼合伙人、“四大”悉尼的中国业务负责人等。我们也希望可以以大家的经验,更好地帮助来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或者新来的“四大”的朋友们。

最后,澳大利亚四大老友会的设立,第一是分享经验;第二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讲座,邀请一些澳大利亚本地的专业人士、行业领军人物、MBA学校的教授等做分享;第三是很重要的,为在澳四大人、新移民或者华裔留学生提供职业建议、拓展网络;第四是职位介绍,例如就我们事务所和各会员的网络来说,有很多客户有职位需求时也向需要我们推荐人选;第五就是人际关系交流;最后就是分享乐趣、丰富生活,我们可以做聚会、外游、烤肉派队等,一起have fun!

澳大利亚四大老友会正在召集founding members,请问founding members和普通members的加入方法和享有的权利有什么不同?

我们是作为中国四大老友会的澳大利亚分会,但在法律上也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我首先介绍一下组织的形式。我们Chinese Big Four Alumni in Australia Limited是一个澳大利亚全国性的非盈利公众公司,是public company。在澳大利亚的public company是由全体会员组成的一个公司,所以不存在股东、没有注册资本;以章程作为行动的纲要,所有的公司行为、权利、义务都在章程的规范里面。

这跟其他同乡会之类的组织有些什么区别呢?如果你看到澳大利亚公司的名字是limited的话,这是一个非常正规的全国性的公众公司,可以在澳大利亚全境范围内开展活动;如果是同乡会或者其他一些组织,可能用的是association之类的名字,那它有可能无需根据《澳大利亚公司法》组织成立的,而是根据各个州的一些规则而成立的,这种情况下成立的机构它不可以跨州组织活动。

28  August  2017

四大老友会以非盈利性公众公司的形式,于澳大利亚悉尼正式注册(A.C.N. 621 349 371)。

张子华:在海外,更懂“老友”的珍贵(上集)|老友访谈录 - 3

在会员方面,是拥有平等的投票权,以投票决定我们以后改组的领导层。关于创始会员(founding members),老友会公众公司是在2017年8月28日正式成立的。根据公司《章程》,在9月30号日或之前加入的会员为创始会员。我们简化了创始会员入会流程,只需要填写一张很简易的申请表格就可以了;那从10月1号之后加入的会员就是我们的普通会员了,普通会员只能是邀请制,必须是由一个现任的会员推荐后才可以加入。

关键词: 张子华老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