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5.1°C-17.2°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95后海归留学生生存现状:留国外不易,回国更难混,为何?(组图)

2018-11-25 来源: 美国移民家园 原文链接 评论10条

最近,全球化智库(CCG)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通过2190份有效问卷调查,对海归留学以及回国后的选择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调查。

如今,越来越多家庭选择送子女出国留学,2017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22.74万。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国际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95后海归留学生生存现状:留国外不易,回国更难混,为何?(组图) - 1

调研发现,“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是海归群体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占比达到76%。与此同时,较为功利化的留学因素均呈下降趋势,从侧面说明留学更趋于理性化。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不断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体验异国文化以增加自己的阅历,而非单纯的提高自己的学历和技能。”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苗绿表示,中产阶级的家庭愿意让孩子感受国际化教育,培养多元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调查发现,回国后,97%的受访者能够在回国发展中实现社会融入,其中能够“顺利实现融入”和“有困难,但能渐渐融入”的比例均占48%。约3%的受访者始终无法融入,与201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始终无法融入的海归比例降低了2个百分点。

一键获取美国高技术移民评估

在最近一次留学中的主修科目中,经济学与商学类占比最高,达到43%。其次,分别是艺术与人文科学(14%)、工程学(10%)、计算机科学(5%)、管理学(5%)、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4%)、及语言学(3%)。在主修科目的数据中,除经济学与商学类男女比例接近之外,其他主修科目因文理区分在男女比例的分布上差异明显,文科类专业(如艺术与人文科学、语言学等)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而在理工科类专业上则男性比例较高。

中国95后海归留学生生存现状:留国外不易,回国更难混,为何?(组图) - 2

报告显示,61%的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并未发生迁移,而是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其他迁移的海归人群中,有13%的海归迁往北京,8%的海归群体迁往上海,7%的海归群体迁往广东。对产生迁移的海归群体进行城市选择的具体分析来看,“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产业基础好”为海归群体最为关注的城市要素。

读完这份报告之后发现,年龄集中在23岁到28岁海归不知不觉成为了“海归大军”的主力,95后海归正式走入大众的视线。

CCG主任王耀辉表示,中国留学生现在呈“大进大出”的状态,每年大概有60万学生出国留学,但是有50万的留学生都会选择回国就业。

这份报告也用大数据给近年来甚嚣尘上的“留学价值缩水论”啪啪打脸,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今海外留学和海归就业的新趋势:海归仍然吃香是事实!

下面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你,当初选择回国的留学生现在都过的怎能样?

1、用H1B“杀死”一个美国留学生!

中国95后海归留学生生存现状:留国外不易,回国更难混,为何?(组图) - 3

三年,终于抽到了H1B。

不过,用了一段时间H1B我还是回来了。

很多朋友都吃惊我的选择,但事实上抽H1B本就是给自己留的一个退路。我现在如果找到工作还可以再回去。

我走的时候H1B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但实际上,我找工作那会儿(特朗普已经上),签证缩紧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我在EY工作时参与了校园招聘的工作,明显地感受到四大招国际生的数量在严重缩小。

各大公司只是没有办法明确的说他们不要国际生!

但有几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不太招国际生了!

这是直接导致很多中国留学生现在很难就业的客观原因。留学生找工作真的不容易,现在很多留学生毕业都直接回国了,我很多同学也陆陆续续选择回国。

H1B现在应该算是最严格的时候,未来的发展应该会有所缓解。因为像四大是非常需要国际生来填补它的用人需求,现在这种趋严的政策对企业非常不利。我觉得美国会慢慢地感受到,外来人都离开的时候对他们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后面的移民政策不会说越来越严格,应该会有方向性的放宽。

2、回国是大方向上的长远考虑!

中国95后海归留学生生存现状:留国外不易,回国更难混,为何?(组图) - 4

现在,我在北京主要是做一级市场的债权和股权方面的投资,一个前台的职位。

回国前我在美国EY做税务相关、比较偏中后台的工作。当我做到Senior之后,发现自己更想去做金融前台方面的业务。但是面前的种种阻碍使我不得不另寻出路。

留学生在美国进前台太难

从中后台跳到前台是一个比较大的职业方向上的转变。但现实来讲,国际学生在美国想去做金融方面前台的业务是比较难的。虽然在美国可以有一个比较舒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但是容易看到自己的瓶颈,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受局限。

留学生竞争压力太大

同时,中国留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大,可以明显的发现:亚洲人和同等职位、同等级别的当地人相比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方面都会更强。除了和Local竞争,中国人内部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但是给你的机会又比较有限,但是这种问题在国内就不存在了。

职业天花板、潜在歧视

限制留学生未来发展

这是我回国比较重要的原因,国内比较看重本地人,减少了一些在美国求职的壁垒,也没有一些潜在的歧视。同时,回国也是因为国内这个职业发展的空间比较大。

回国不是你回来就特别顺利,或者说是会达到很高的位置。但至少你有这样的空间和机会,美国机会确实太小了。所以回国是大方向上长远的一个考虑。

3、OPT一年再回国?倒不如直接回国?

中国95后海归留学生生存现状:留国外不易,回国更难混,为何?(组图) - 5

虽然回国是一个长远的考虑,但是在国外有一段工作经历和只是去读书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当地有一段时间的工作体验还是很难得的。

不过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美国长留,既然早晚要回来的话,就不要在外面待太久。呆太久话对你回来是不太有利,两年半到三年,我觉得在这一个行业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这个理解,对于一些基本的业务也相对比较上手就差不多了。

对于国内的公司来讲,你在国外的经历固然是加分的;但是并不一定是优于别人,比如说你在国外工作三年的经验,跟别人在国内这个行业三年的经验相比是没有优势的。

国外毕竟跟国内不太一样,所以工作经验不能百分百的被挪回来运用,相对来讲这是一个弊端。

回国之后工作基本上还是达到了我的预期。我回来入职一个礼拜,部门的领导就让我直接接手一个项目,并且在一周之内就做了第一次的汇报。回国可以明显感受到自己真的会被重用,可以真的自己能做一些事情,这个在国外比较难实现。

4、在国外工作几年再回国是种怎样的体验?

很多同学比较关注回国后和在美国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差异。其实,我刚回来的时候觉得非常大的culture shock! 花了挺长时间才适应。 不过很幸运一开始就做好了心里准备,适应国内生活方式很快。下面是几个当时体会比较深的方面对比:

中美薪资差异

美国四大薪资不太高,应届毕业生在EY第一年可以拿到年薪6-7万美元左右。回国的话,从事金融行业就比较广了,因为国内有国企、民企和外企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所以差距很大的。如果你想要选择薪资比较高的工作就不建议去央企,薪资会非常的局限。

从舒适到高压环境的不适应

回国之后是有想过回美国的,最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的问题。回国之后工作压力和生活上面的压力都要比在美国高出几倍的。从比较舒适的状态突然到一个压力比较大、薪资又不令人满意的状态,肯定会对之前舒适的环境有所怀念。

大家要对过渡期有一个比较比较平和的心态,在任何一种转变的周期里面,都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新环境、工作的适应和熟悉,这些都会慢慢有所好转的。

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化挺大

中国的趋势很快,我们刚回来的时候像傻子一样,不会微信付款、支付宝扫码,也没有用过共享单车。包括国内外卖平台变得这么发达,大家生活的便利性有了很大的这个改善。

生活上面会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我觉得和之前在美国相比,最大的一个差异就是国内人太多,比较容易看到不礼貌、不谦让的现象;工作上面不规范也比较常见。这个可能会让在国外待久了的人很不适应,会比较容易产生不好的情绪。

不过从总体上,回国后的生活和工作还是很好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裸归”回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质疑:“你是不是混不下去才回国”、“出国留学不也没用吗?”

笼子里的人拼命想出去,

外面的人却挣扎着要回来。

关于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答案。

留学并不意味着你回国之后功成名就,坐享完美人生;也不意味着你比在留在国内的朋友有着更多更好的选择,它不会帮你消除焦虑,你还是会面对房价、工资等等只要活着就会面临的问题。

但是它能让你知道,这些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土澳先生
土澳先生 2018-12-02 回复
花钱看看花花世界,以后也有吹牛的本钱。值得。
@土澳居民
@土澳居民 2018-11-25 回复
在美国第一年能拿到6,7万美金为什么还要回国?
Gonzalo
Gonzalo 2018-11-25 回复
还是回去好了,机会多工作多,虽然基本起薪2050 RMB !但是人口多发展潜力大!
h呵呵
h呵呵 2018-11-25 回复
我朝有五六亿的农二代
0phelia
0phelia 2018-11-25 回复
相信绝大部分赴米留学生都想留在米国,但现在签证严格能留下很不容易,无奈也只好回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