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18.4°C-20.1°C
澳元 : 人民币=4.74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2018-12-23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11条

2011年,耶鲁法学院教授、育有两位混血女儿的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出版了一部自传作品《虎妈战歌》,一夜之间,这个华裔“虎妈”连同她所创造的“虎妈”称谓,火遍了全球。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蔡美儿笔下,一个充满着残酷与严厉意味的中式教育图景,在西方人眼前缓缓展开。

“虎妈”近乎虐待的教育模式让他们大为震惊——通过辱骂、恐吓等高压手段强迫孩子学习和练琴,逼着孩子朝着预定方向前进。一场关于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大讨论,也由此引爆。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移居英国的华人母亲薇薇安翻阅到这本《虎妈战歌》时,她不由得会心一笑:

“天哪,我和她太像了。这样做的动力无非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如果外人无法理解这一动机的话,才会觉得很可怕。”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

薇薇安深深认同于高压控制式的教育模式,也羡艳于蔡美儿的两个女儿入读哈佛耶鲁、还发展得独立自信的“战绩”,一想到这也许会是她和孩子的未来,薇薇安的眼神中闪耀着期许。

“虎妈”式的教育方法,无论再怎么不被西方世界所理解与接纳,却无疑正是千千万万中式母亲的日常,从国内到海外,只要有华人家庭定居的地方,“虎妈”就有很大的概率现身。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4

而BBC的镜头,就在英国捕捉到了三位如假包换的中式“虎妈”,她们紧张而焦虑,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有众多规划。哪怕时不时承受着他人的质疑与孩子的不理解,也要沿着这条“望子成龙”的道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华人父母从不认为孩子做不到”

当这部名为《英国的华人虎妈》的纪录片公开播放,《每日邮报》就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人生赛道上,华人‘虎妈’的孩子已穿上钉鞋跑步,而英国同龄孩子才刚刚告别尿布。”

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考虑到近些年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考试中,华裔孩子的成绩都好得惊人,英国人难免会将中式“虎妈”的教育模式,与华裔孩子优异的表现划上等号。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5

将蔡美儿视作榜样的薇薇安,从小就在父母严厉鞭策下成长,如今她手握伦敦商学院MBA,在伦敦金融区混得风生水起,孩子的教育,却是她永远不敢放松的事。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6

在纪录片中,薇薇安告诉BBC,华人父母永远不会觉得孩子做不到,只要那个“优秀”的标准存在,逼一逼,跳一跳,孩子总能够得到。

薇薇安育有两个孩子——10岁的南森与6岁的娜塔莉,让摄制组感到神奇的是,这两个孩子一点都没有英国同龄儿童的活泼甚至叛逆,在母亲面前,只有一如既往的温顺与听话。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7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薇薇安觉得每天时间总是不够用,从学校放学回来,除去吃饭睡觉,其实只有四五个小时可以读书做题或练习乐器。她会轮换着辅导一双儿女写作业或弹钢琴,言辞之间尽是严厉。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8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9

薇薇安对孩子们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完成课业或是练习钢琴,都希望他们做到最好。

“中英父母对鼓励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 薇薇安微笑着说,“我们的鼓励,往往是指出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然后逼着他们进步。”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0

薇薇安10岁的儿子南森有点害羞,对于母亲逼迫自己和妹妹写作业、练琴时常感到无奈。他告诉摄制组,每天都做着一样的事,很累。

当问及在每天所做的重复事件中最喜欢哪个,南森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睡觉!”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1

在被上学、写作业、练琴所充斥着的生活中,两个孩子没有玩耍、没有娱乐,唯一的“放风”还是被妈妈带去听郎朗演奏会。

出发之前,薇薇安要求孩子先把今日份的作业写完,以留足时间给这次难得的外出活动。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2

演奏会期间,薇薇安不停给孩子们“洗脑”——郎朗的钢琴水平是如此高超,他的表现是如此令人瞩目,“他,就应该是你们的榜样!”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3

演奏会结束后,南森有了一次和郎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郎朗告诉南森,自己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每天有八个小时都在练习钢琴,南森的眼神在崇拜之余,还闪过了一丝“心虚”。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4

一旁的薇薇安立马抓住了这个机会进行敲打,看看你,每天不过练习两个小时还叫苦叫累,人家钢琴大师付出的可比你多得多。

回家路上,薇薇安适时地提出,以后可以再增加练琴的时间。南森没有敢反驳,只是嘟囔了一句:“这样我就得11点才能睡觉了。”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5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这种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一定要求按着规划前进的家庭教育风格,显然很难被英国人理解。

BBC摄制组小心翼翼向薇薇安提出,难道不会觉得这种教育方法可能存在任何问题吗?

薇薇安略作思索,表示每当孩子们撑不下去而抱怨哭泣时,的确会产生自我怀疑。但坚信“孩子一定做得到”的观念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在调整心态后,还是会强迫孩子们坚持。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6

“这就是人生的常态啊,没有什么事是容易的。” 薇薇安说,“这就是取得成功的代价。”

在薇薇安看来,西方父母所认同的“快乐”教育其实充满着悖论。“到底什么才是快乐?待在那儿看一天电视?真正的快乐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并且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她认为自己孩子的“快乐”,就是成为像她一样的“精英”,而且她相信,他们一定做得到。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7

以分钟为单位的时间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必须成为最棒的。”

面向着BBC镜头,另一位定居在英国伦敦的华人母亲萨莉信誓旦旦地说着,一边把爱怜的目光投向了才6岁大的宝贝儿子——马修。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8

萨莉出生于国内一线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和薇薇安相似的是,她也有颇为严厉的父母,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一切。

萨莉还记得小时候,被父母要求把99%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天经地义的道理,父母甚至不惜花去一年的工资,为孩子们买来当时的奢侈品——钢琴来练习。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19

在和丈夫斯蒂夫移民至英国后,更好的教育资源与更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两人“松了一口气”,但焦虑情绪很快又再次侵袭,因为“即便在英国,孩子将来也是需要参与全球竞争”。

一张富有“中式特色”的时间表,就这样诞生。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0

在萨莉为儿子精心定制的时间表上,以分钟为单位,放学后的时间被划分为不同“版块”——钢琴、中文写作、英文拼写、数学……密密麻麻的安排中,唯独少见娱乐活动。

从周一到周日,马修的行动完全按此开展。如果没有完成当天日程,还不被允许上床睡觉。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1

在被时间表支配的“恐惧”中,马修一边顺从地完成着一切,一边却也难掩孩童天性。默写单词时,总忍不住被窗外经过的冰淇淋车吸引。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2

让摄制组心疼的是,小小年纪的马修去朋友家自由玩耍的机会,一年中只有几次,掰着手指就数得过来。邻居家住着两个同龄英国女孩,马修只能和她们说说话,然后羡慕地看着对方在院落里做游戏,自己只能埋头学习。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3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在近乎残酷的时间表压迫下,是萨莉对儿子“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寄望。马修在小测验中得了B,英国老师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而萨莉则会板起脸教训孩子,“B是很糟糕的”。

“你必须一开始就设定标准,否则,孩子就会轻易地满足于已经达到的程度,不思进取。”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4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在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上,萨莉也忍不住要进行干预。某天马修告诉母亲,自己觉得做清洁工的工作好像很有趣,这让萨莉感到不安。

她立马带着孩子去拜访了自己的老板——一个在伦敦唐人街开诊所的牙医,在看到老板家的豪宅与豪车后,萨莉悄悄给孩子灌输着,“做牙医就可以拥有这一切,而不是清洁工”。

而且,要成为牙医,“学习要非常好才行”。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5

6岁的马修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被母亲影响了职业选择,再也不提起有关“清洁工”的话题。

事实上,在传统中式家庭长大的萨莉,曾非常向往文科类工作,她喜欢与文字打交道,一看到数学就头痛。可父母却以“文科无用”为由,逼迫她改学会计专业,这曾让她非常痛苦。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6

有过这种被父母强制规划职业经历的萨莉,在下一代的问题上,还是忍不住走了父母的老路。她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安排、控制或干预,终将被孩子理解和感激。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7

当然,“虎妈”萨莉也有怀疑与不确定的时候。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变得与温和宽容的父亲越来越亲,孩子是否讨厌自己?她不知道。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8

她始终不认同丈夫斯蒂夫所提出的“放养”观点,即使有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教养氛围中成材,萨莉也觉得这是“幸存者偏差”。不努力学习就能过上好的生活?这只属于少数幸运儿。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29

发誓将“虎妈”政策贯彻到底的萨莉,继续推行着她的“时间表”计划,不许反驳,不容置疑。

成为“虎妈”没有错

在BBC所跟拍的三组华人家庭中,还不到4岁的中英混血儿朱丽叶似乎是最幸运的。

可能是因为年龄太小,华人母亲凯特还没来得及给她安排任何高强度的学习,再加上英国父亲迈克尔,一直都在质疑高压的教育手段。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0

然而,如出一撤的成长经历和对“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奉,让凯特这个“虎妈”已初具雏形。

凯特出生于台湾地区,祖上三代务农,贫穷的阴影和对饥饿的担忧,曾深深缠绕这个家族。

好在凯特有一位“虎妈”,为子女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全都考上了大学,读完了硕士,拥有了比祖辈更好的生活。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1

凯特觉得童年是不幸福的,没什么自由玩耍的时间,但正是因为这种牺牲,她获得了更多。

现在回想起来,她深知,成为“虎妈”没有错。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2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她亲身经历了用教育的力量跨越阶层的人生,虽然已定居在英国,过上了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但她知道,女儿也会面对残酷竞争与生存压力,因此,“需要为她的将来做好准备”。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3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这次,凯特带着丈夫女儿回台湾看望母亲,顺便还到庙里拜了拜掌管书本与知识的“学神”。

女儿马上就要到上学的年纪了,凯特希望她能顺利升入一所名校,并取得卓越的学业成绩。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4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朱丽叶看起来茫然无知,乖巧地和母亲一起拜神,却不知道她未来的岁月已经被母亲计划好了——升入名校,参加补习,网球或钢琴,至少发展出一项可以成为专长的兴趣爱好。

“虎妈”模式,正“虎视眈眈”地等着上线。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5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早就对华裔女人的“虎妈”特质有所耳闻的迈克尔表示了不理解,却也无法说服妻子。

他是一名社区管理员,从没上过大学,在短暂的学业生涯中,并不知道,通过考试原来是件重要的事。当凯特妈妈在家抽查孩子作业、举行突击考试之时,他却连作业都完不成。

虽然如此,如今的他,生活平淡幸福,朋友众多,亲人融洽,工作尽责,并不算“失败”。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6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迈克尔常和妻子据理力争,认为女儿将来的学习模式应该秉持轻松自由的原则,度过快乐的童年,做想做的事。可妻子拿出华裔学生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考试乃至PISA(国际学生评估测试)中的骄人成绩后,他一时哑口无言。

虽然更倾向于西方非高压的教育方法,但他还真找不出“虎妈”教育的大错。他明白,“霸道”的妻子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更优秀的人。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7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那种“优秀”,是像妻子那样通过学习“逆天改命”,它流淌在东方人的血液里,裹挟着朝更好生活前进的动力,这让他产生新的思索:

“东西方教育模式之间是否有个中间地带?这个中间地带,或许才代表着最理想的教育。”

无论英国人再怎么对“虎妈”教育模式感到惊奇,纪录片中三位华人母亲和她们的孩子,的确都在勤奋努力后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10岁的南森拿到威斯敏斯特和伊顿的录取;

7岁的马修开始在班级里蝉联第一;

4岁的朱丽叶,也如愿以偿地升入了名校。

中式“虎妈”从来都是名不虚传,用实力说话。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8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

千千万万为子女呕心沥血的华人母亲,传递着中式教育某种最显著的优越性,有多少荣耀与成就,就有多少血汗与付出,中式“虎妈”们深谙其道,全力打好子女教育的攻坚战。

但过于强调“虎妈”模式的长处而忽视可能存在的劣势,也是过于片面的。毕竟除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格健全与心智完善同样重要。

过多强迫与控制会导致亲情淡薄、子女心理扭曲,这也是反对“虎妈”教育者所秉持的观点。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39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连许多将蔡美儿奉为偶像的中式“虎妈”都不知道,蔡美儿之所以培养出两个大方活泼的名校女儿,其实是将中西教育长处加以结合。

在表面的中式严苛背后,蔡美儿与两个女儿的关系,是典型的美国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尊重孩子的选择,把孩子作为独立个体。

她浑身散发着幽默感,家里时常洋溢着欢乐氛围;在孩子发现真实的兴趣后,她充满善意地加以支持;孩子们成年之后,她彻底放手。

BBC采访3个中国移民家庭 难怪华人是最棒的(组图) - 4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中西方教育理念究竟哪个更好?“虎妈”到底应不应该“取缔”?答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无论采取怎样的教育模式,孩子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塑造永远都是同时进行,教育的本质既在于成功也在于成人。“虎妈”模式是手段之一,它没有那么完美,也没有那么可怕。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1)
Panel
Panel 2018-12-24 回复
华人与鬼子生的杂种肯定比纯种的丿中国人在英国混的好了,但是他们想在英国混到主流社会就是做梦了,英国纯种人对亚洲人肯定排斥了,
谢一晨Tse
谢一晨Tse 2018-12-23 回复
英国这样培养还有用,这样会是一个自由思维的人,以后有无限可能,中国培养了到最好,也就是一个基层的公务员
毛毛
毛毛 2018-12-23 回复
大部分人做着平凡的工作为了买房省吃俭用 你说哪个幸福 就讨厌你们这些风凉话的
善良的佳林同学
善良的佳林同学 2018-12-23 回复
教育孩子你们都上岗上线 看着那么多玩了半天的loser你们觉得好吗? 很难讲谁对谁错 人家孩子付出代价
ted\'s_bear
ted\'s_bear 2018-12-23 回复
有的人你愿意觉得你的方式是自由OK 你选择你的 有的人愿意选择这个方式你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否定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