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9日 17.0°C-19.0°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微信之父”:在中国,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做产品(图)

2019-01-10 来源: 21财闻汇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微信之父”:在中国,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做产品(图) - 1

“可能会超时”,“真的会超时”,“超时的空间会很大”。张小龙演讲时不停重复,后来他的演讲果然超时了。但没有人觉得超时不好,因为他的演讲“物超所值”。

1月 9日晚上7点半开始,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果真是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一直到晚上10点15分,记者的笔记本没电了,他还在讲。

信息量太丰富了,关于微信,关于产品,关于创新,关于小程序,以及背后的理念等等,你绝对不可错过。

在以用户吐槽的视频开场之后,张小龙担任主咖的微信之夜正式登场。

01

“(微信)最近发布了7.0版本,又有5亿人吐槽”

以段子手著称的张小龙开场就讲起了段子:

上面的吐槽特别好,我每天都听到这些声音,都习惯了。在中国,每天有5亿人说产品不好, 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做产品。

我提了一个条件,如果让我参加微信公开课,能不能把时间放到晚一点,我想有多一点的时间跟大家沟通。

以往,我每一次表达一个观念,第二年会来解释一下。

我本人并不擅长演讲,演讲是一个技术活,是一个专业的事情,我很尊重专业人士,我是很业余的演讲者。但我更希望有机会跟大家面对面交流。

今年的时间点很特别,如果是去年,大家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总结是怎么痒的,而今年是八年,微信月活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也是国内第一款APP能有10亿数量级。

在我们自己看来,这只是哪一天达到的问题,但对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特别是最近发布了7.0版本,又有5亿人吐槽,1亿人教我做产品,还有8亿人看不到开屏词。

“微信的启动页不会变,未来也不会变。”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这句话有很多理解,可以从很多维度进行理解,但我不希望做出解释,希望让大家有自己的理解。

微信这么多年,启动页一直都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很多人来问我,其实最早是一个人站在月球前面,对这个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这么多年,当你看到启动页面时,都会想这个人在干什么,然后每一年看到这个画面,你的想法都会变。

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10亿人有10亿个不同理解,每个人都能找到打动自己的理解。

微信的启动页不会变,未来也不会变。

朋友说“微信是互联网界的一个异类”,我看到这句话,很惊讶也很自豪,自豪是与众不同,是优秀的代名词;惊讶的是,微信的不同,是做产品的底线不同。因为更多的产品不把自己的产品当做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做用户看待。

每天看到的微信都一样,春节来了,很多app页面都会换了,红的黄的,像番茄炒蛋一样,但微信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

为什么要这么坚持?我发现对团队和所有用户来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误解,在我看来是一些常识的东西,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难以理解的。

02

微信为什么不做节日运营?

这次(演讲)准备了这么多,是因为之前每次公开课准备得比较仓促,都是拿出一两个点就讲一下,而现在微信到了10亿月活,要开启下一个8年,所以要从微信的起源、本质,来详细讲一下微信。

什么样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以前我们说苹果公司的产品这么好,它从哪学的,后来发现,它是从博朗公司学来的,BRAUN博朗的首席设计师Diet Rams对硬件产品有10个设计原则,创意、有用、优美、容易使用、含蓄不张扬、诚实、经久不衰、不放过任何细节、环保不浪费、少即是多。

把这个套用到软件产品,依然适用。现在很多APP考虑的是流量,变现,没有去想什么是好的产品。很多人想小程序,想的是能不能推通知,但没有就想,小程序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好产品。

微信为什么与众不同,并坚持一些无法理解的原则?微信不做节日运营,被认为是微信的克制,但微信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个词,只是在遵循好的产品的原则。不做,是因为破坏了原则,所以不做。

业界的产品经理,很多人被自己的公司误导了,都是以流量变现为导向,所以很多人在微信会碰壁。

在PC时代,我一个人做Foxmail,也要把产品做得像微软的一样好,感谢微软,教会我什么是好的产品。在web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都坚持做好的产品。

03

微信的启动页为什么不放广告?

有一次问一个同事,PC时代,流量最大的页面是哪个,是Google的页面还是哪个页面?实际上是IE浏览器,但微软为什么没有放一个广告?同事回答不出来了,微信的启动页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看着地球,而不放一个广告呢?这是同样的问题。大家是不是看广告更舒服一点,每天都看到广告,突然启动一个产品,看不到广告可能会不习惯。

微信8年了。有人晒朋友圈,2900零几天,虽然比我少一点,但已经很接近了。大家想想,这么多年,花在微信的时间有多少,和亲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比比,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所有人最好的朋友,我们不希望每次跟最好的朋友说话,都要先撕去它脸上的广告。

我们坚持好的产品的原则,并不代表它没有改变。最近更新的7.0版本,很多人吐槽说不习惯,其实每一个大的改版,都会有很多人不适应,但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任何改变都有5亿人站出来,所以我们不会投票。只能通过我们的判断去修改。

我也适应了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发现无法适应原来的版本,所以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大家也能够适应。

什么是好的产品?

我说了很多话,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微信体量这么大,怎么说都可以,但不是,我第一天就这样认为。

04

“我给pony写了一个邮件”

很多人听过这个故事,我给pony写了一个邮件,要开微信的项目。这个是真实的,但说我去某某寺庙是不真实的。现在回忆起来有些后怕,如果写邮件那天,出去玩,忘了这个事情,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也可能有另外一个团队做了另外一个微信,但就不是现在的微信了。

我有时觉得这就是上帝安排的,有时候突然的一个灵感,很重要。但灵感也不是等来的。

web时代,我带团队做了一个产品,叫阅读空间,在这个产品里,尝试了特别多的新的想法,最开始是做阅读、订阅博客看文章,后来也做了一个广播,比微博还早。当时用户量做的并不是很大,当kik出来的时候,觉得这代表一个机会,我刚开始用智能手机,沟通上也不怎么用QQ,所以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工具,让我跟别人沟通聊天。

当时想法特别简单,做一个自己使用沟通的工具,就从QQ邮箱抽了10个人,做微信。两个安卓开发 2个塞班开发一个后台一个产品设计等,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微信。

经常在朋友圈说,微信第10天的用户是很厉害的,而且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微信的用户都特别少,原因是新产品,让别人一下子接受它,并不容易。但我们坚持了一个原则,如果一个产品没有获得自然增长,就不应该推广它。

前五个月,都没有推广它。是想看对用户是否有吸引力,如果对用户没有吸引力,推广它也没有意义。后来看到增长曲线是往上走,才开始推它。

在当时来说,一个很害怕的是,微信给运营商构成的压力是有一些的,由于这个压力,我们并不敢去获取手机通讯录,其实当时通过手机通讯录获取好友,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们不能这样做。只能从QQ好友里挑选,但我们不希望成为第二个QQ,所以QQ只是一个来源。

我们做了几个正确的决定,第一是没有批量导入好友,而是让用户挑选。第二是在没有验证一个产品的自然增长,就去推广它。

虽然这个过程花的时间长了一点,但它后来的增长变得非常健康。

05

不讲初心,而讲“原动力”

我从来没有讲过初心这个词,但我会用另外一个词代替他,就是原动力。但初心太泛了,很难找到真正的初心。

原动力是更深层次的期望能够达成的理想和目标,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想,如果说微信的原动力是什么,我会总结为两点:

第一点是微信作为一个工具,希望成为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产品。对于工具,我有一种热爱,热爱到我刚毕业的时候亲自写了Foxmail的代码,然后亲自把它做成一个安装包,这是亲手做的一个工具的感觉。做一个好的工具,让我有痴迷的感觉。

微信最开始也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就很有挑战,也很难做。为什么要做一个那么好的工具,很多人不这么想,这和用户有关,中国有10几亿的用户,大部分用户已经很习惯了糟糕、被强迫的习惯,如果微信有开屏广告,可能大家也已经适应了。

如果回到短信时代,发现短信里面全是垃圾,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还多,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认为这是正常的,但它不是正常的。

对微信来说,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像一个老朋友一样。

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为什么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大家会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但我们把它说成一个生活方式,大家会记住它,所以直觉告诉我,要把它定义成一个生活方式。

但在定义它的时候,它只是一个通讯工具。但如果我们只把它定义成一个沟通工具,那微信可能不会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

当你沟通扫一扫,摇一摇,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推出附近的人,特别忐忑不安,因为不知道这个功能放出去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因为会发现旁边的人就像站在你面前,所以对未知的恐惧。

很庆幸当初定义它是一个生活方式,现在它也真的成为了用户的生活方式。

本质上,微信还是一个工具。那怎么解释后面做的公众号、小程序?这就是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

微信的公众平台第二年就发布了,做这个的时候,开始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做完第一个版本一年多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会取代短信,所以也想到如何补足通知发送的空白。

短信是不可控的,但是,我很清楚,那个不会带来有效的市场,而是会劣币驱逐良币,带来混乱。如果有一个方式,可以让你需要的信息送达给你,这个可以把用户端和服务端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订阅的方式。

当时还给pony发信息,说这个想法,但pony当时问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这样垃圾信息天然就没有。

如果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的话,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当时在想,做公众平台要帮助那些人。我们目的是要帮助那些有好的服务的人,更好的触达到它的用户。

我举了很多案例,公众号出来会怎么样。如果一个盲人,只会按摩,他只是一个按摩师。我们通过公众号,会让他的顾客推荐给其他朋友,然后让别人通过公众号知道这个盲人有好的服务。

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这是公众号的初衷,而且不是骚扰用户的方式。

后面在做小程序、小游戏,也都是这个原动力,我们要帮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的价值能够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要做最好的工具,与时俱进的工具。另外就是帮助创造者创造价值。

06

“很多业界现象违反常识”

很多业界的现象,让我看不懂,违反常识。现在很多APP,变成争夺用户时长,因为每个用户的时长是有限的,而互联网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提供效率。

对一个搜索引擎来说,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就是最有用的,而不是提供更多冗余的信息,留住你。

我们不可能以增加用户停留时长为目标,以前有个“眼球经济”,当时有个现象,每个文章都要分很多页,每页都有广告。

我们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对产品的认知,这和我的理解相违背,不应该把吃喝拉撒的时间都用在互联网上。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理念我们一直没有变过。

微信在想一些能力,比如要发微信,突然脑子短路,想不起是谁,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根据相关好友的方法,提醒你他是谁,对于这样的能力,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很多公司都做了小程序,有的代码接口跟我们也一样,但我们不觉得会有威胁,因为主要是看他们做小程序原动力。

如果我们自己垄断了小程序几个头部的流量,可能会获得短期获利,但整个生态就没了。所以即便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要遵守平台规则。

前不久,确实有国内第二大游戏公司的负责人来找我聊,怕他们做得太好了,然后腾讯也做了,他们就被灭掉了。我说你这样想就多余了。

要澄清一点,对于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家觉得是有倾斜的,这一点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接下来,我们会努力对所有公司都一视同仁。

07

“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

第一年披露小程序的时候,跟团队讨论的是,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

而关于小游戏,现在大部分游戏还是抄来抄去,那么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公司并没有提出这个需求,微信也没有营收压力,那做小游戏到底是为什么?

我在内部曾做过一个分享,小游戏是关于创意的平台,我们理解的小游戏,和外界对小游戏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外界理解,是把市面上的游戏套用小程序的壳,就成为小游戏了,但这并不是小游戏。

所谓创意的平台,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能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所以我跟团队强调一点,后面不希望看到的是收入又上涨了多少,而是希望看到,我们的游戏有多少是有创意的,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游戏是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做的。

08

“公众号APP没有实现微信的想法”

关于公众号,张小龙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场有多少从事和公众号相关的工作?现场唰唰唰举起一大批手。

张小龙调侃道:公众号本来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但自媒体确实是应用最好的领域。

之前,公众号阅读,有70%-80%来自朋友圈的转发,这符合二八定律,相当于20%的人挑选文章,80%的人看别人的分享。

后来公众号进行了很多改版,但从数据来看,改版没有影响太多数据,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我们改版的目的是让用户阅读的效率更高,但本质的问题不是看到文章的效率,而是内容的吸引力。

好的内容才是根本。从平台角度来说,应该鼓励更多的好的创作者来创造内容。

对于内容的展示,去年的时候,我们有个公众号的APP,大家可能寄予很大希望,但它只是一个帮助公众号的发布工具而已。对优质内容来说,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其实特别多,当时我们想要发布一个APP,是希望让大家可以更方便的写文章,但最后没有实现我们的想法。

09

首次谈论社交的理解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人习惯挑选一些夸张的东西来吸引关注,就像现在的朋友圈,人们会挑一些最好看的照片发出去,

我在知乎提过一个问题,但我知道没有标准答案。我问的是: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沟通就是给自己强加一个人设,然后推给别人。比如发的朋友圈,每个背后其实都代表着你希望让别人认识的你。

朋友圈也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你发一个旅游的照片,发了好几次,别人会认为你一年到头都在旅游,发加班的照片,会觉得一直在加班。所以,人设推广,虽然有作用,但有时会过头。

所以,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不好的状态都没有表现出来。但我们没有一个工具,记录真实的状态。

我们做了一个时刻视频,后来很多人把它叫做“即刻视频”,就改成“视频动态”。微信团队起名字,都是通俗易懂的,比如扫一扫、看一看,但这个视频的名字,费了很多劲,因为它很难描述。

朋友圈发布六七年,这些年它有个数据一直在增长,就是每天进去的人数,现在每天有7.5亿人会进去。

一个人可能一天都没有出门,但这已经不妨碍他进行社交,即便他不发朋友圈,也会看朋友圈。

朋友圈承载了中国人线上的社交,可以说是最高效的社交工具,所以才每天有这么多人进去。

朋友圈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场所,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广场,你每天会从一个广场走过。朋友圈现在一直都是可见共同好友的评论,这个提供的是一个比单聊更有高效的沟通体验。每天半小时,就完成了当天的社交。

但朋友圈也有问题,就是它是一个广场,你在里面说的一句话,点的一个赞,广场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我最初每天会发十几个照片,现在几个月才发一条朋友圈。

很多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他会觉得压力小了一点,但可能很多朋友跟他反目了。为什么要设置三天可见功能,因为“设置”里的开关,用的人一般很少,但“三天可见”是微信里用的最多的开关,有1一人设置了。

这说明它存在巨大的需求,对产品来说,它也是合理的。如果我们重新来做一遍朋友圈,我们会避免很多失误,如果再做,我会这样做,有朋友圈,也有私密相册,我发的朋友圈,都保存到私密相册,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独立的东西,只不过当初把相册和朋友圈做成了一个东西。

关键词: 微信吐槽产品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相关新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频点
频点 2019-01-10 回复
没有腾讯这个大后台给你撑腰导量,你做个微信试试
滨爷要做学霸
滨爷要做学霸 2019-01-10 回复
卡,已经降级
balabaladdd
balabaladdd 2019-01-10 回复
别装逼了,腾讯产品没有可借鉴之处,一切靠人数堆起来的你说的都对,幸存者偏差罢了。[哈欠]
蕾菈Budding
蕾菈Budding 2019-01-10 回复
不管谁吐槽你、教你。你都该虚心接受。别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
木子-小六
木子-小六 2019-01-10 回复
一流智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