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期限不到一周 孟晚舟三次书面发声的两大考量(图)
距离美国向加拿大申请引渡孟晚舟的期限不到一周,孟晚舟再度发声。
1月25日,孟晚舟向日本经济新闻投稿,标题为《为什么华为重视与大学的合作》(Why Huawei values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ies)。孟晚舟在投稿中表示:“华为从未想过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各种专利或研究成果”,今后将继续资助能带来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基础研究。
算一算,这是孟晚舟被保释后第三次发声。第一次是在她被保释之后(2018年12月12日),在其私人社交软件上写道:“我在温哥华,已回到家人身边。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谢谢每一位关心我的人。”
第二次是在12月21日,孟晚舟以日记形式回应了一个日本居民给她的来信。第三次便是1月25日的通稿。
从这三次的发声看,孟晚舟都选取了书面形势,这不仅让人感到好奇。孟晚舟如今已被保释,若她真想为自己“叫屈”,为何不召开记者会,亦或是接受专访。反倒以文字的形式出来说话,是因为法律的约束?还是另有考量?
按理说,加拿大是民主国家,对言论自由十分看重,并不会轻易对此作出限制。从孟晚舟之前被保释条款中看,其中也并未有对孟晚舟在得到保释之后的受访自由作出限制。而加拿大的保释法中也并未对此有所提及。
由此推断,孟晚舟选择以书面形式进行发声并不是受到法律约束。
孟晚舟之所以选择以书面形式发声,很可能有以下两大考量。
首先,孟晚案还未完全结束前的谨言慎行。孟晚舟案还未完全结束,美国至今还未提出正式的引渡申请。孟晚舟2月6日还将出席加拿大的庭审。孟晚舟若此时接受访问,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反响,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被外界过度发挥的可能。所谓沉默是金,这个时候少说就少错,才是合理之举。
其次,这也可能是孟晚舟用情来打动外界的公关手段。虽说沉默是金,但一直沉默也并非良计。孟晚舟此前经历保释听证会之时,就曾经利用“亲”打动外界,得到不少舆论的声援。不少华裔加拿大人在庭审外举牌支援孟晚舟。在美国正式提交引渡申请之前,孟晚舟适时的选用书面形式公布自己的状态或为华为发声,也是为了给继续引起外界和舆论对她的同情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