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7.2°C-20.0°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2019-01-30 来源: 环球人物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1

今年89岁的屠呦呦,没想过这辈子能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被共同提名。

本月初,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发起了“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旨在选出对人类当前生活影响最大的杰出人物。

在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出现了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与她一起入围的还有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2
“20世纪最伟大人物”科学篇候选人。

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BBC列出了她入选的三大理由: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了东方和西方。

虽然目前四位科学家中,得票数最多的为艾伦·图灵,但无论最终投票结果如何,屠呦呦对全世界的贡献毋庸置疑。

40多年前,她在“文革”中埋首实验室;40多年来,“出国热”“博士热”“院士热”“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缩写,是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其收入量是中国科学界重要的评定依据)热”里都没有她。如今,青蒿素这份来自特殊年代的礼物,循着特殊的路径,把屠呦呦带入了世界的殿堂。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3

代号“523”

2011年,多年从事中西药结合研究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被视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4年后,屠呦呦真的摘得诺贝尔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得主,也是中国诺奖获得者中唯一的女性。

自1969年正式接触抗疟药至今,50年的岁月中,屠呦呦的名字一直和青蒿素连在一起。

1965年,越美交战,双方士兵备受疟疾折磨,装备落后的越共军队更是苦不堪言。当时越南共产党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帮助他们研制抗疟药物。为了支援越南,也为了消除中国南方存在的疟疾疫情,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指示,以军工项目的名义紧急启动抗疟新药的研发。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制定了研究计划。为了保密,就以“523”作为任务的代名词。

一年多过去,因为研究团队内部缺乏专业精英人才,“523”任务进展并不顺利。1969年初,“523”任务的负责人来到中医研究院(现中医科学院),希望能得到科研支持,当时39岁的屠呦呦作为院里的骨干也参加了会谈。中医研究院在接受任务后,很快成立了课题组,并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长。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4
△屠呦呦(左)工作照片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5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

其实早在“523”成立之前,国内其它科研机构已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都没能有令人满意的发现。

屠呦呦决定,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四处走访老中医,专门整理出了一本包含640多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在其它科研单位汇集到“523”办公室的资料里,青蒿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在第二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的抗疟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一本一本地细细翻查。有一天,在翻阅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时,其中的几句话吸引住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6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疟的记载(摘自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演讲)。

原来古法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而温度更是提取青蒿的关键所在。“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如此说来,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她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那是第191号样品。”

1972年,屠呦呦在抗疟药研究内部会议上报告了她的研究成果。后来,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戈尔斯坦曾说,“发现和发明是生物医学进步的两条不同路径”。青蒿素诞生,屠呦呦完成了发现,下一步便要着手发明,也就是将青蒿素用于临床试验,转化为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为了帮助临床实验,工作人员首先要制备大量的青蒿素。他们买来7个盛水大缸当提取锅使用,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三班倒,周末也不休息。屠呦呦因为每天要接触大量乙醚,身体的多个系统都受到了损伤。当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研究人员只能戴个无法防御有毒物质的棉纱口罩。屠呦呦一天工作下来时常头晕眼涨,还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可她依然不肯放弃试验。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7
屠呦呦工作照片

屠呦呦想着尽快验证青蒿素对人体的药性和副作用,还和科研团队成员们以身试药。因为之前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提取物出现了疑似的毒副作用,有人认为必须对提取物进行反复试验,确保无毒后才能上临床。屠呦呦听闻后,主动要求自己试药,并且后果自负;获得领导同意后,她和课题组的另外两位同事一同在自己身上做起了试验,最终三人都无大碍。他们还发现比起片剂,青蒿素原粉直接装胶囊的形式更有效果。

终于在1986年,青蒿素通过了新药审批。这颗拯救了人类的蓝色小药片,更被非洲人民称作是“来自东方的神药”!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8
中国抗疟药物——科泰复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9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其实,早在出生之时,屠呦呦就已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屠呦呦的故乡在浙江宁波。在3个哥哥之后出生的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早在1930年12月30日,父亲以《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其取名。

她的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但工作并不稳定,靠出租祖辈遗留的房产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父亲很重视教育,上世纪30年代末,屠呦呦到了该读书的年纪,虽逢时局动荡,却依然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虽然读得磕磕绊绊,但这里成了她医学梦想萌发的摇篮。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10
少女时代的屠呦呦

1945年,屠呦呦入读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次年一场灾难降临,她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暂停了学业。那时得上这个病,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终于好转并继续学业。也就是在这时,屠呦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1年春,屠呦呦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医学院,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她觉得这个专业可以接近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后来在实习期间跟随生药学家楼之岑学习。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11

△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左)一起研究中药。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12

“三无科学家”

在中医研究院,屠呦呦一待就是六十余载。

由于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媒体报道为“三无科学家”。她曾4次申报院士,但都没有成功。外界普遍认为,这与青蒿素的发现多年来被强调是集体成果有关。“任何一个发现青蒿素的人想评院士,就会遭到参与项目的其他人反对。所以与青蒿素有关的科研人员都没有评上院士。”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屠呦呦获得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就有人专门到科技部投诉,认为屠呦呦“将成绩独占”,还专门指出她在引用别人论文的时候只写前三个人,后面用“等”代替了,认为“这明显是抹杀他人的劳动成果”。

“好在屠呦呦秉性坚强,对院士评选一事并无多言。她虽然不是院士,但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青蒿素事业。”上述知情人士说。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13

在屠呦呦的家中,奖杯和证书数不胜数,但在生活中,屠呦呦被同事们评价为“为人低调,而且是长期低调”。

宁波市科技系统曾经拿到一张屠呦呦的名片,整张名片有大片的空白,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单位、姓名、职务、地址和电话。她曾和身边人说:“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也是该奖设立17年来首次授予女科学家。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没评上院士的屠呦呦 却拿了比肩爱因斯坦世纪大奖(组图) - 14
△习近平为屠呦呦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众多奖项的背后,是屠呦呦牺牲小我,对中国医药事业的无私奉献。为了一门心思放在科研上,她甚至将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了宁波老家。

今年年初,屠呦呦在采访时曾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像屠呦呦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还有很多,他们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勇担当,实属不易。在他们的身上,不仅有熠熠生辉的科学成就,更有打动人心的人格魅力,这样的科学家堪称“国宝”,值得我们代代致敬。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imseehang
imseehang 2019-01-30 回复
屠呦呦荣获国家大奖和国际大奖,不等于她就自然而然地应该是院士。因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是十几个单位的一百多位药学家医学家,研究了十几年才搞出来,才成功的。屠呦呦无疑在其中是排名第一。但排名第二的比排名第一的贡献少不了多少,排名第三的比第二的贡献也少不了多少,以此类推。她的作用,大大不如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火箭之父钱学森,等等。没有他们,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火箭、卫星就要晚很多年。但没
到计时2016
到计时2016 2019-01-30 回复
如果有一个人研究学问,一个人钻研关系。哪个更容易成为院士?
成长中的郑小兔
成长中的郑小兔 2019-01-30 回复
中国院士评选,存在许多问题,必须改革,必须改变由科学家申报和评委评审程序,必须有纪委和检委参与全部过程。
任小2X任大文
任小2X任大文 2019-01-30 回复
敬佩!肃然起敬!
木子-小六
木子-小六 2019-01-30 回复
院士制度几乎沦为学阀官僚制度。另外,屠呦呦说诺贝尔奖金还不够买北京半栋房子,科技收入不如房地产收入。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