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18.4°C-20.1°C
澳元 : 人民币=4.74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2020-04-17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在2月初,很多主流媒体正面报道了华人社区自觉居家隔离、通过微信建立志愿者和隔离者互助群的情况,对此予以高度肯定。加拿大人普遍善良、友好、温和,我在外出时从未觉得华人是被社区划分开的一群人。哪怕在2月,当地人普遍不警觉的情况下,我戴着口罩出门也没有人侧目相看,公车司机也照常友好地打招呼。”

有着风景秀丽的斯坦利公园,维多利亚风格的煤气镇,以及新鲜的空气和舒适的气候,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是众多海外人士移居的首选,43岁的全职妈妈、兼职瑜伽老师张捷如移居至此生活了12年。

但最近,她却无暇拥抱北美的这番好景,1月21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的美国西雅图,距离温哥华只要2个多小时车程,人员来往非常密切,这引起了张捷如的警觉。

随后没多久,1月25日,加拿大多伦多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有过武汉旅行史。当时,武汉已于1月23日封城,但已有500万人于“封城”前出城。2月初,温哥华出现确诊患者被查出是家庭内部传染,传染源来自武汉某亲友一家。当时,令张捷如担忧的是,移民国家可能迟早会蔓延疫情。

根据温哥华所在BC省(也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卫生厅数据,截至4月15日,BC省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517例。目前,加拿大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达到2.8万例以上。

疫情发生至今,张捷如详细记录了这座城市因此发生的显著变化。比如,街上的行人从某天开始锐减;购物的人自觉保持排队距离;居民外出和密切闲聊频率在降低;一些中餐馆和瑜伽馆因生意冷淡而被迫关门;种种迹象表明大家开始严阵以待。

以下是张捷如本人自述:

疫情初期大家不以为然

1月20日左右,我从微信上陆续看到一些疫情相关的消息,上海的亲友戴起了口罩,几天后又听说武汉“封城”,感觉这次疫情不同往常,温哥华当地的华人朋友普遍很警觉,大家纷纷开始购买N95口罩。

但直到2月,当地人仍普遍不以为然,觉得这就是一种流感。

记得1月25日时,几乎所有的超市、药店、药妆店已经都买不到任何口罩,更别说N95-1860(医用型),有些装修材料店有少量工业用N95,每人限购两个,顷刻售罄。那时囤口罩的主要是华人,不仅自己留一些,也寄向了国内亲友。

很多药妆店贴出告示说之后会到货,但事实上从那时起,任何零售场合几乎就没见到过口罩。我们的口罩都是通过网上各种渠道购买而来。

3月14日春假开始之前,我几乎每天都外出,因为孩子的学校还开着,这里比较强调孩子的受教育权,所以每天接送孩子是免不了的。那时当地生活一切如常,因为还没有任何政府禁令,但据说3月初教育局已建议各学校不要组织学生集体去人流多的室内进行活动。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1
▲温哥华市中心福溪(FALSE CREEK)摄影:张捷如

感染大多来自社区传播

目前,温哥华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增速趋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这里占人口总数大约20%的华人社区总体警觉较早,自1月底开始回加拿大的华人基本都做到自觉居家隔离14天;另一方面,也有民众认为是由于温哥华所在的BC省整个检测门槛过高(检测仅向需留院观察者、有症状的医护工作者、老人护理院长期住客及疑似集群感染者开放),造成没有进行足够的检测有关。

从检测比例来看,截至4月3日,BC省总共检测了4.7万多人,平均每10万人中有926人检测。这和人口密度相当的安大略省(每10万人检测445人)及魁北克省(每10万人检测979人)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检测比例过低。

4月8日,加拿大政府宣布适当放低检测门槛,有症状的个人不需医生证明信,可自行去温哥华市区一个开车免下车检测站检测,据说目前排队检测等候时间是20分钟。

这里更注重个人隐私,很少公布确诊病人的族裔、居住社区等信息,一般仅公布性别、年龄以及所属医疗大区。

据公开信息,自2月出现伊朗回加拿大的确诊病例后,就很少有直接和武汉或中国密切联系的病例。而根据魁北克省报告,目前该省疫情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2月和3月去美国或欧洲避寒度假被感染后回到加拿大发病,造成了社区传播感染。

当地社区感染的部分原因是之前没有类似方舱医院的机构,轻症者都被要求在家隔离养病,所需药品由社区护士送上门,这其中有一定隐患。

另外,3月份,温哥华曾出现一家老人护理院的护工感染,但由于当时政府没有限制护工仅能服务一家老人护理院,造成大温哥华地区多家老人院集群暴发。后来限制了每位护工仅能固定一家老人护理院服务,情况有所改善。

加拿大在3月下旬宣布非加拿大居民和公民无法入境,并关闭美加边境,所以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回来的加拿大本地人在外感染后回国发病,可能造成一部分社区感染。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2
▲一名加拿大儿童正在接受病毒检测 图片来源:彭博社

加拿大尚未“封城”

加拿大整个社会组织方式与中国不同,这里没有所谓的居委会、小区物业等机构。因为几乎没有封闭的小区,所有的独立屋住宅坐落在街边,管理方式也与中国不同。

疫情蔓延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联邦卫生官员、各省级卫生官员、省长、市政府几乎每天召开记者会更新情况和回答问题,记者会的时间相互错开,我们可以按从联邦到市府的顺序收看记者会直播,了解最新情况以及热线电话等服务设置。

总理特鲁多和BC省府都有微信公众号,每日将政府直播的最新内容,包括疫情通报、各类政策法规、援助计划等翻译成中文,在每天下午及傍晚发布到微信,方便华人社区及时了解情况。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3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总理特鲁多官方公众号

截至4月9日,尚未有省市有政策性强制性的“封城”计划。在疫情暴发严重的魁北克省,省府只是要求省内发病相对集中的两个城市间人员不要随意流动,也建议其他人不要去这两个城市。BC省有民众要求关闭BC和邻省阿尔伯塔的边界,因为阿尔伯塔的疫情蔓延非常迅速,但也只是部分民间呼声,没有到政府层面。联邦政府在3月中旬曾说过不排除启动《紧急状态法》,可能会限制各省之间的人员流动,但目前尚未到这个地步。

社区频现暖心行动

3月中旬,春假前后,省府陆续将集会人数从250人(3月13日)收紧到50人(3月16日),号召大家春假期间不要出行,同时市府宣布关闭学校、公园、海滩,禁止餐厅堂食,严格执行2米的社交距离(违者罚款1000加元)。至此,所有人的警觉开关一下被打开,大部分人开始听取政府的建议,宅家、少出门。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4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5
▲温哥华往日繁忙的街道如今变得空荡 摄影:张捷如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6
▲温哥华西区居民区无人观赏的樱花 摄影:蒋阳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周只出门一次,买一些电商平台无货或送货时间较长的必需品。记得3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居住的区域街上几乎没有人,车也很少,只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店铺(超市、加油站)开着,但也相应缩短了营业时间,并有专人控制限流。

购物者需在店门口间隔两米排队入内,每家人仅限一人进超市购物,在超市内也要时刻和他人保持两米远,超市收银台前都装上了比人高的有机玻璃挡板,隔开顾客和收银员,仅留一个小口付款。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7
▲温哥华超市限流,门外排队等候的市民,社交距离达到2米 摄影:张捷如

3月底,我注意到,超市内不论什么族裔几乎都戴上了口罩和乳胶手套,店员不停在用消毒水喷洒和擦拭货柜。

与此同时,社区中也有很多暖心举动。比如,一些民众自发将囤积的食品日用品放在家门口供需要的人自取;几乎所有超市都将每天开门后第一个小时作为老弱者专享时间,以保证他们能用上刚消毒的购物车,买到想要的东西,有些超市甚至在这一小时还向老弱者提供8折优惠。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8
▲加拿大民众自发将生活必需品放在家门口供有需要的人自取 图片来源:网络

自3月中旬各项禁令颁布后,当地诊所已不接受网上预约上诊所看病,只接受先电话预诊,再由医生确定要不要去诊所面对面问诊。各医院非紧急手术都暂缓,也建议非特别紧急情况不要去急诊,所以随着流感季节过去,听说温哥华的各大医院急诊室反而人流量有所减少。

电商成购物主渠道

居家隔离的华人,日常生活需求主要通过志愿者互助或电商平台解决。

在温哥华,有很多卖亚洲食品和生鲜的电商,可以通过微信下单,以前可做到当天送货。但疫情暴发后,3月起送货时间为2至10天不等,备货很充足,我仍可以买到知味观的八宝饭和南翔小笼包及油条。

一些西方人背景的公司,每周固定时间送生鲜半成品(附菜单)在加拿大全境送货的,现在也照常服务。外卖服务也在正常运作,特别是所有餐厅不能照常营业后,他们都加入了外卖平台,外卖选择反而更加丰富。

记得1月底N95口罩断货,2月底乳胶手套逐渐无货,消毒洗手液在各实体店和电商平台都几乎买不到。

到了3月初,本地一些大的超市连锁如沃尔玛、大统华都组织到外科口罩货源,在其网络销售平台上可购买。目前,某宝温哥华本地仓就有外科口罩发货,还是能买到一些。

而社区附近的超市只在3月中旬出现过卫生纸售罄的情况。目前,除洗手液限购、消毒液和消毒洗手液断货外,其他货品都有备货。

政府帮扶受困企业及个人

我在2008年7月正式从上海移居温哥华至今,定居温哥华后曾在当地一家矿业公司负责企业公共关系和投资人关系,目前是全职妈妈和兼职瑜伽老师。疫情发生后,家里有我,先生和3岁的孩子。

疫情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冲击,平时的日常是全职带孩子、兼职教瑜伽,大多时间宅家。

目前,温哥华各个企业基本都居家办公或处于停顿状态。听以前全职上班的朋友说,挑战是一边带小孩一边工作,但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工作压力相对以前较小,只是不能出门有点难受。

一些中餐馆自中国国内疫情暴发以来就生意不佳,错失春节大好时机,难以为继,很多在3月已被迫关门。我常去的一家在温哥华西区开了25年,有多家分店的瑜伽馆,因2月以来会员锐减,现金流断裂,日前已宣布永久关闭。还有很多早教机构发邮件表示,取消今年春季的课程,未来是否能维持仍然未知。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9
▲温哥华市中心品牌店纷纷暂时歇业,用木板封起橱窗 图片来源:CTV News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10
▲温哥华西区曾经最繁华热闹的商场,如今门庭冷落 摄影:Alec Young

身边具有加拿大公民或居民身份的华人朋友中,一些因生意和工作的关系,常需往来于中国、美国、加拿大,现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大多数华人有储蓄习惯,生活没有太大困难。

另外,政府补助力度也较大,联邦政府拨款820亿加元帮助中小企业和经济困难的个人,基本上符合条件的个人可以连续4个月每月领取2000加元,总计8000加元的特别补助。失业者可申领失业保险金,有孩子的家庭可以领取更多牛奶金。

加拿大华人妈妈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仍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最先警觉(组图) - 11
▲道明加拿大信托银行外排队场景 图片来源:加拿大新闻社

所有纳税个人和企业去年的应缴税款可以延迟到今年8月再缴纳(往年是4月)。省级也有相应给符合条件者每人1000加元补助,给付不出房租的租客予以租金贷款,各银行贷款还款可延期6个月,这些组合措施给予需要的人群及时援助,而且各级援助金还在不断追加。华人社区尚未听说生活无法为继的情况,大家情绪还是平稳的。

加拿大是个多族裔国家,所有的举措一般都针对全体加拿大人,很少说专门对某个族裔,除非这个族裔受到明显的不公待遇。我觉得加拿大政府在本次疫情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在于,就疫情本身论事,不把疾病和任何族裔相关联,也一直对一些有种族倾向的言论予以遏制。

当被一些媒体问到是否认为武汉是疾病源头以及是否要关闭加拿大的一些海鲜市场(主要指华人开设的一些卖活鱼的小店,与华南海鲜市场完全是两个概念)时,总理特鲁多的回答是:“关于疾病本身和海鲜市场是否是一个传播点,留给国际专业人士继续研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所有精力,联合全加拿大的力量,共克疫情,共渡难关。从联邦到省府到市府的正确态度,使得各种种族言论不可能抬头。”

不仅如此,在2月初,很多主流媒体还正面报道了华人社区自觉居家隔离、通过微信建立志愿者和隔离者互助群的情况,对此予以高度肯定。

加拿大人普遍善良、友好、温和,我在外出时从未觉得华人是被社区划分开的一群人。哪怕在2月当地人普遍不警觉的情况下,我戴着口罩出门也并没有人侧目相看,公车司机也照常友好地打招呼。

如果疫情持续,对我的直接影响便是,孩子无法去学校,也没有任何课外班开放,只能24小时在家完成孩子的教育、运动和娱乐等项目。每年夏秋季回国的计划肯定无法实现,按中国政府当前的规定,我们无法入境,我也不想在疫情持续时带着年幼的孩子坐长途飞机。在家安心等待疫情过去,以不变应万变,安心宅家,不给医护工作者添麻烦。

此刻,我的心情还是平稳的,能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户外运动、购物等外出计划减少时,每天的消遣主要包括家务、补货、照顾孩子、写公众号、以及收拾庭院等。疫情结束后,希望和朋友如之前般没有顾忌地相聚,去喜欢的餐厅吃饭,希望那些艰难生存的中小企业、社区街坊店都能幸存下来,也希望国际间的航班能渐渐恢复,我们能手持有效签证回中国和亲友相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冬瓜不想过冬
冬瓜不想过冬 2020-04-17 回复
加拿大华人妈妈的自述抗疫:2月当地人不以为然,华人社区敢先警惕!这是华人的优良传统文化!和美德!给您点个赞!给中国人民长脸!
孟暄暄_暄暄
孟暄暄_暄暄 2020-04-17 回复
抛开意识形态来说,加拿大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理想社会,这也是很多华人移民的原因。和美国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滨爷要做学霸
滨爷要做学霸 2020-04-17 回复
华人天性,居安思危,这就解释了为何华人未雨绸缪的思维,剩余的钱存银行。丰收年团囤粮。为突然变化的事件而产生敏感敏感。
机智的小枫子
机智的小枫子 2020-04-17 回复
现在是宣扬新冠肺炎病毒是全人类的公敌是恰如其分的,严格意义上每一个国家的公民首先应该自律的配合本地区抗疫措施,不要乱窜给他国人民添乱,但是在杂居全球化的的当下是办不到的。人类且行且珍惜呃。
April_Note
April_Note 2020-04-17 回复
我们中国人近15O年所经历的各种天灾、战乱太多了。所以国人普遍都比较警觉!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