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23.4°C-26.1°C
澳元 : 人民币=4.54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FT:向英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之前,先明白中英文化差异(图)

2021-02-18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春节前夕,应中国大使馆侨务卢海田参赞的邀请,我有幸在大使馆举办的侨领会议上做简短发言。在英国生活时间越长,我就越觉得中英文化在很多重大关键概念上理解不同,外延内涵不一。故此,我对向英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不抱积极态度。因为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向英国人讲中国故事”,然后才能“讲好故事”。

FT:向英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之前,先明白中英文化差异(图) - 1

向英国人讲中国故事,当然不能用中国逻辑,也不能用中国概念。最适当的办法,是要先明白中英在各种概念上的区别,讲述中国故事之前,要先明白概念上的文化差异。

最常见的文化冲撞,比如吃。2004年我刚到英国留学,请英国朋友吃饭,我以中国美食接待客人,比如梅菜扣肉、咸鱼茄子煲、炒青菜,等等,几乎无人动筷。那时的我不知道,英国人眼里的正宗中餐就那几样:春卷、北京烤鸭、鸡肉炒面、酸甜鸡肉、黑椒牛柳、酱油炒饭等,这与最初的华人移民多来自香港有关,而且多为廉价外卖;而不是像日本菜那样,在上世纪80年代才进入英国,可是一进去就是日本寿司,而且走高档路线。

后来等我自己把英国餐饮系列搞明白,就知道英餐也不是中文语境下的无文化,绝不仅仅是鱼和薯条。而且过去四十年,英国和美国等此前美食文化相对落后的英语国家,突然发力,收揽天下美食,创造出融合菜(即将各国美食手法融合)概念。在观察英国美食多年之后,我才意识到,中国虽然美食文化悠久丰富,但以美食国际化来衡量,中国美食业是全中国各行业国际化最落后的。

至于喝这事,温度是个大讲究。中国人喝热水,英国人喝冷水,还问你要不要加冰。我母亲以前每年来英国,出门的麻烦事就是喝水。她必须喝热水,可是餐厅酒吧都不供应,喝自来水随便,而且免费;可侍应生常常问:“热水是什么?小心烫到自己,千万小心!不然我们餐馆要负责的”。奇怪,他们送热茶和咖啡,就没这担心了。可是如果你给英国客人一杯热白开水,那英国人就抓瞎了。

喝茶这事也大不同,英国人大多喝英国茶,就是红茶加奶和糖。这茶后来到了香港,就成了香港奶茶,在广东相当出名。英国人喝茶用茶包,没有“喝茶叶更讲究”的概念,也没有红茶和绿茶概念,走的是早餐茶、伯爵茶、绿茶、水果茶的分类。

喝茶的讲究,英国人祖上非常在行,宫廷里发明了下午茶,这玩意儿在英国20世纪初基本就从上至下,把全社会熏陶了一把,茶具一度成了奢侈的摆设,和钢琴一样,都是家里必备装饰品,后来这些文化都萧条了。不过日后在亚洲和中国发扬光大,可在英国已经无法收复失地。

睡觉这事中英也有不同。英国人没有午休概念,中午就一小时休息时间,一块三明治就能打发。这三明治能成为英国流行午餐,还是上世纪末的事。法国人的午餐和中国就比较像,丰富,要三道餐。西班牙人也有午休习惯,因为热,这点和中国比较像。英国人常在起床后洗澡,而不是睡前。他们喜欢软床垫,而不是硬的。这里也没有凉席,因为天气最热也像广州的秋天,空调在英国从来不是重要物件。

上厕所这事,中国人比较会利用时间。上个厕所,顺便就练了蹲功。每次我在健身中心做瑜伽,遇到这个动作,我总是全班第一。我家孩子回到广州,遇到蹲厕,不单弄不清前后,而且因为没受过训,蹲不下去。

度假这事,在英国很重要。去年英国两次封锁期,因为海关管制非常松,好多英国人到海外游玩;进入2021年,英国终于开始稍微管制入境者,需要病毒阴性证明,部分国家入关者需要酒店隔离,但不少英国人的最大期望仍然是出国度假,英国政府需要特意提醒国民,不要提前订海外假期。一些华人家长会放弃假期,送孩子去私校;英国人不行,假期是顶顶重要的生活方式,丰俭由人,费用可高可低,可以睡五星,或者自搭帐篷。

度假的目的也很不同。从前我认为要多外出看世界,学知识。结果英国人不是,去海滩晒太阳是最最常见的度假方式,以学习看世界为目的的基本没有。后来我意识到这与两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英国人看世界和征服世界的阶段早就走完了,该岛国民现在没有像“让美国再次伟大”那样的“再度光荣英国”的梦想。英国人一出生,看世界就是平视的,没有仰望哪个国家和城市。他们去游玩,太阳、海滩、泳池、美酒、美食、娱乐设施等都是首选。

不单度假,事实上中英两国很多的文化差异,都与这社会阶段发展阶段的不同有关。相对中国,唐宋时期还很落后的英国,过去300年的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在世界前列。简单而言,这个与欧洲文化纠缠不清的岛国,13世纪,大宪章树立了分权和依法办事的传统;16世纪,亨利八世切断了欧洲教宗对英国多年的控制;17世纪,“光荣革命”将国家权利和平转交给了贵族;17-18世纪启蒙时代,开始普及人权与人人平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开始系统发展;18世纪,诞生工业革命,原始资本主义繁盛;18世纪末,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败,并在19世纪目睹了欧洲的“为人权而战”的革命暴力浪潮,各国王权分崩离析,反对王权的革命思潮、自由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思潮都影响了英国;英国最终被民主传统和平拯救,王室地位得以保存,贵族地位则一落千丈,普通人得到投票权和福利制度保障,地位飞速上升。至今,英国仍处在“去阶级化”阶段。

而此时的中国处于阶级化形成状态。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中国社会革命来得太早,没有物质基础支持的平等,是穷人间的平等。当前的中国社会状况,比较类似英国19世纪经济繁荣时代,人人努力攀登社会阶梯。那时英国贵族占尽天时地利,阶级讲究天下第一;穷人则没有多少保障(多靠慈善,国家还未有福利概念),生活必须靠自己,竞争很激烈,但也令生产力强大。不过这也催生出德国人恩格斯来英国做“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悲催)工人生活调查”,最后还联手马克思推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的共产主义思想。这一诞生于英国的思想最终在俄国和中国发扬光大,英国自己最终走了和平式的自由主义道路。英国1945-1979年的民主社会主义公有制时期,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有交叉之处。

英国的社会和平演化路径世上几乎仅此一家,无法复制,从最讲阶级的社会到今天的平等度在世界领先的建设,大多依靠其社会本身的内在推动力。故此,尽管中国目前经济繁荣,但过去200年英国经历的不断演化的社会思潮与阶段,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未经历。而这,就是中英两国在交往中存在差异的关键原因之一。

英国的去阶级化,政治上的表现是平民政治早已取代贵族政治,而且反建制思潮已长达几十年,过去十年进入了民粹主义;表现在艺术上,从前需要学习的、深奥的、代表身份的艺术,如歌剧、古典音乐、钢琴等,都在上世纪60年代后被平民艺术取代,过去60年的新兴艺术是流行音乐(取代古典音乐)、时装(取代了高定)、喜剧、戏剧、烹调、运动等。表现在衣着上,英国政治人物和富人穿着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随意;表现在日常用具上,骨瓷茶具被马克杯取代。

在英国社会结构上,去阶级化的表现是人与人关系的扁平化。上司与下级、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警察与公民、丈夫与妻子、白人与少数族裔、正常人与残障人等等,这些关系都在朝平等方向演化。

而去阶级化在价值观的表现上,则是“资本主义如何能更关心扶助全世界弱势群体”,而非仰视权力与金钱。主义与理想往往第一,而不是经济。在英国陷入脱欧后时代以及僵持不下的抗疫之战时,英国还坚持主义,与别国打交道时不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主义,这与我们多年来对资本主义国家追求最大利润的理解,非常有出入。

最后要说的是英国媒体,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与政府(指包括英国政府在内的全世界的各国政府)唱反调,批评政府是他们的日常和正常。在英国的16年,我听够了坏消息(后来还有自媒体的假消息)。开始我很反感,不过后来我意识到坏消息的好处是:除了督促政府勤恳小心工作外,还及时挖掘出各种社会问题,逼迫政府及时处理,这样会少留下社会隐患,避免他日社会问题的火山爆发。英国官员被这种批评文化训练得从容不迫,不感到委屈,而且会找着弯子和机会继续工作。可惜中国的媒体主流文化是夸奖文化,官员们接受批评的能力还需要训练和提高。

中英不同的方面太多,几乎涉及每个行业和细节,一本书都无法解释完全,更不要说一篇文章。想和英国人讲述好中国故事,要先了解英国的历史与现在,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吃喝拉撒。然后再和英国人讲中国故事,就能相对容易。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Alaska
Alaska 2021-02-19 回复
挺想知道作者是怎么给英国人讲鸦片战争的?是不是说大清国反对自由贸易所以就被开放包容主张全球化经济的英国人胖揍了一顿?
善結仁義
善結仁義 2021-02-19 回复
通篇都是充斥着偏见却伪装中立的舔文。疫情之前,我承认我的想法跟小编相似,但经历了2020,看看英国政府的做法,说法,看看BBC的做法,说法,你的所谓深刻论述也仅仅流于表象而已。 洗地贴题文不符,已举报
嵽嵽
嵽嵽 2021-02-20 回复
坚持一本正经,全部胡说八道
嵽嵽
嵽嵽 2021-02-20
等着看苏格兰独立!
谷之谷
谷之谷 2021-02-18 回复
喝茶的讲究,英国人祖上非常在行,宫廷里发明了下午茶。。。茶具一度成了奢侈的摆设,和钢琴一样,都是家里必备装饰品,后来这些文化都萧条了。不过日后在亚洲和中国发扬光大 ??!。。。什么文盲写的?茶具,茶艺,服装,很多习俗都是从东方文明古国抄袭来的。颠倒的以为,下一代真可怕
BENCAN117
BENCAN117 2021-02-18 回复
英国的文化就是侵略。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