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2日 34.1°C-36.0°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2021-09-14 来源: 校长派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本文转载自校长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5种诺贝尔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德国有106位。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幼儿园学什么?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2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3

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4

孩子们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5

他们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区别自由市场跟商店的不同。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6

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7

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8

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9

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0

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1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2

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3

圣诞节,这是最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的礼物。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4

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5

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6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德国的法律还严禁父母唠叨

在德国,爱护儿童、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经被纳入法律条款。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敬或者遭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

另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7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幼儿教育强调什么?

1、是事实与环境教育

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2、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的理念。

如何运用这4000个小时,是幼儿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们把教育融合在玩耍中。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去呢。

最后,忽米要和大家分享两个具体的故事案例。

德国前总理科尔

科尔小时候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显得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小伙伴给他冠以笨虫的称呼。他曾经哭着问父亲:我笨吗?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吗?父亲大声回答他:昂起头来,别的孩子能做好的事,你一定也能做好,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

第二天,父亲带着科尔去看海,指着一群正在海滩争食的鸟儿说:你看那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地离开,它们拍打两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的还是它们。

年幼的科尔虽然没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是他从父亲那里获得了不少的信心和鼓励。他开始试着去做以前认为自己无法做好的事情,试着在课堂上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试着在集体活动时站在队伍的前面。每天晚上,父亲总会把科尔叫到面前,询问他一天的情况。每每科尔汇报完毕,父亲总是说“太棒了”,“孩子,你怎么做得这么好!”这样鼓舞人心的话。

回忆起往事,科尔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的自信心首先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父母的肯定总是让我感觉非常美妙”。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自信心最初的最重要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抓着那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刚学洗衣服,尽管洗得不干净,也要对他说:“你真棒”,孩子上次考试是59分,这次考了60分,也应该为孩子这1分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一点一滴的肯定,最终将累积成孩子强大的自信心。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

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讲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他十四岁那年的一天,母亲问他:你愿不愿意跟我学美术?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对学美术没有兴趣,可是他担心一旦拒绝母亲,母亲会不高兴。他只好低头不语。母亲笑着说:“你的沉默已经给了我答案,但是如果你响亮地对我说‘不’,我会更高兴。为什么不说呢,即使我是你的母亲,也没有权利勉强你去做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德国人认为,敢于流露自己的情感,勇于表达自己的主张是孩子个性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压抑孩子的情感需要,一味让孩子服从大人的意见,将会导致孩子丧失自我精神,逐步发展成为那种依赖他人、社会、成为一个一味服从、软弱、逆来顺受的人。

在德国,父母们一向尊重孩子的自己的选择,不会强迫孩子根据大人的意愿来做事。即使为孩子买一件衣服这样的小事,也会让孩子自己来做主。当孩子嘴里说不、我不想……这样带有拒绝性的话时,父母不是感到生气,而是感到欣喜。因为他们明白,孩子的自我精神在增强,孩子开始自己在思考,在做选择,在捍卫自己的利益。

尽管,孩子经常说不会给他们带来许多麻烦,他们却毫不在意。这一点与我们中国的父母恰恰相反,想想我们一些中国的父母,有多少人在勉强甚至威逼孩子去做事呢看孩子不喜欢参加学习班,逼着孩子去学;孩子明明对书法不感兴趣,却逼着孩子整天练习……这样不尊重孩子意愿的事情比比皆是。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8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19

全球德国人夺一半诺奖,竟然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值得中国人反思!(组图) - 20

本文转载自校长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 儿童未成年教育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路见不平
路见不平 2021-09-14 回复
无稽之谈,西方国家本来就领先中国一大截,教育重要,做事的态度应该更重要,像这种见缝插针的小编只会误导民众
tokie
tokie 2021-09-15 回复
概括一下,很简单,三句话:小学散养,中学圈养,大学恢复散养。
chefchanyu
chefchanyu 2021-09-14 回复
各有長處
Petrel0919
Petrel0919 2021-09-14 回复
因为他们不担心长大了没工作
Chat
Chat 2021-09-14 回复
学不来的,教育就让孩子分层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