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4日 23.9°C-26.7°C
澳元 : 人民币=4.59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2021-10-15 来源: 孤风婉史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阿富汗少女》(又称“绿眼睛女孩”),是美国著名摄影师史提夫·麦凯瑞于1984年拍摄的一张有关阿富汗难民的照片。1985年,它被《国家地理杂志》选为封面照片,从此风靡全球。这张照片让人联想到战争阴影下,阿富汗底层妇女和儿童遭受的苦难。看过这张照片的很多人都会问:这张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呢?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1

《阿富汗少女》的拍摄经过

说到这张照片,就要回到1984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时期。当时,苏联占领了阿富汗,正在对反政府武装开展全面打击和重点清剿。这场战争长达十年之久,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大批平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在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为收留阿富汗难民,专门设立了多个大型的难民营,其中就包括纳斯希尔·巴赫格难民营。

当时,只是自由职业者身份的美国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委托,只身来到战争中的阿富汗,拍摄了大量的战地照片。为了拍摄真实的难民生活,他亲自来到了巴赫格难民营。按照杂志社的要求,他需要在难民营里拍摄四到五千张有关难民生活的照片,以供杂志社挑选。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2

据他回忆,由于时间紧急,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那时,他来到难民营里的一所学校,对学生们进行了拍摄。就在那里,他拍到了一名约摸十来岁的绿眼睛、黑皮肤的女孩,当时她穿一件有些破旧的红袍,乌黑的头发有些凌乱,五官清秀而美丽,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摄影作品《阿富汗少女》。

当时女孩看见他到处拍照,受到了惊吓,为此他还上前安慰了女孩,告诉她,自己是一名摄影师,拍照是为了反映他们的生活,登报用的。

《阿富汗少女》引发世界关注

令麦凯瑞没有想到的是,照片传回杂志社后不久,《阿富汗少女》就受到了主编的高度好评,并毫无悬念地被选为了新一期《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照片,轰动一时。

这张照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少女的那双绿色的大眼睛,眼神明亮而又犀利,透人心魄,令人难忘。就像《美国摄影》杂志总编戴维·斯科诺尔形容的那样:“那感觉有点像是蒙娜丽莎。你无法一下子读懂她目光中的深意。

她害怕吗?愤怒吗?绝望吗?还是对自己的美丽非常自信?每次你看这张照片的时候,你读出的意思绝对不一样。任何一张能永世流传的照片都应该是这样!”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3

此后,《阿富汗少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她的形象出现在各类画册、书籍中,甚至出现在名贵的地毯上。多年来,它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经典摄影作品。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评价它为学会成立114年来最著名的封面照片。

至今,这部作品已不仅仅是阿富汗妇女和儿童的形象展现。它早已成为世界上受苦难的社会底层妇女及儿童的标志。

麦凯瑞本人也因为拍摄了《阿富汗少女》等照片,于1985年成为了《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并荣获了当年的“罗伯特·卡帕最佳摄影奖”。

寻找“阿富汗少女”

自从《阿富汗少女》出名后,麦凯瑞就一直想找到照片上的女孩,当面向她表示感谢。可惜的是,当初拍照的时候,他没有留下女孩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女孩已经联系不到了。18年后,也就是2002年,麦凯瑞再次想到了女孩。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4

他想要再次寻找女孩,看她18年来经历了什么,变成了什么样子,想再为她拍一张照片。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国家地理杂志社,没想到获得了杂志社的大力支持。杂志社还派出了一个拍摄团队专门跟随麦凯瑞,打算把他寻找女孩的过程拍成一部纪录片。

寻找女孩的过程,犹如大海捞针,艰难而曲折。麦凯瑞首先来到当年拍摄照片的巴赫格难民营。经过多年发展,这里的难民人数已经达到10万人。他专门找了一个对当地难民情况比较熟悉的巴基斯坦记者当向导,同时,为了协助这次寻找,他还寻求到相关机构和法医专家的帮助,获得了照片老化效果、虹膜识别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支持。

他们找到了当初那所已经变为土屋的难民学校,找到了当初教过女孩的那位因踩上地雷而失去一条腿的女老师,并找到了女孩的多位同学。

他们拿着女孩的照片在人群中四处打探消息,不放弃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他们找遍了难民营的大街小巷,发现了数个与那个女孩年龄相仿、面貌相似、经历相近的女人,但可惜的是,女孩一直没有找到。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5

有一次,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已经非常接近找到女孩了。那是当地的一位老师,他说照片上的女孩很像他认识的一个学生的母亲。于是,麦凯瑞带着向导,跟随这位老师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在她家门口,一个男孩指着照片说,那就是他的妈妈。麦凯瑞十分激动,想要进去找她。但被向导和老师拦住了。

原来,当时她的丈夫不在家。按照当地风俗,他们无法进门和她见面。为此,麦凯瑞不得不焦急地等待了一夜。那天晚上麦凯瑞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向导安慰他说:“你都等了这么多年,还差这一晚上吗?”第二天,麦凯瑞终于获许和那位女子见面,但事后经过照片的虹膜识别,这位女子并不是那个女孩。

于是,他们不得不重整旗鼓,再度出发。不久后,他们在阿富汗又获得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一位老者说,他认识这位女孩的哥哥。于是麦凯瑞便在阿富汗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她的哥哥,随后她和她的丈夫也赶了过来。

当见到女方时,麦凯瑞一眼就认出了她就是自己正在苦苦寻找的人。同时,经过她对拍照时的细节回忆、虹膜识别以及法医专家的照片对比鉴定,也最终确定了,她就是那位“阿富汗少女”。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6

“阿富汗少女”的身份和遭遇

阿富汗少女的真名叫做沙尔巴特・古拉,是阿富汗普什图族人。找到她时,她已是一位30岁的中年妇女。她住在阿富汗东部的偏远山区,是当地的一名面包师的妻子,同时还是三个女孩的母亲。

麦凯瑞见到她后,首先为她当年能够配合拍照,表示了感谢,并告诉她,她的照片已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还是她第一次听到。她告诉麦凯瑞,她记得当年拍照的事情,因为她长这么大,只拍过那一张照片。

据她回忆,那张照片的背景是难民学校里的一顶帐篷,拍照那天的阳光非常好。她穿的红袍上有一个破洞,是在家做饭时烧的。她说:当初麦凯瑞给她拍照的时候,她13岁,正遭遇人生的沉重打击。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7

她的家遭到了飞机轰炸,她的父母被当场炸死,家也被毁于战火。当晚,她的奶奶领着她和哥哥,趁夜色把父母埋葬了。第二天,他们一家投奔了位于巴基斯坦一侧的巴赫格难民营。拍照的时候,她既伤心又害怕。

她还沉浸在父母丧生的伤痛中,同时她也对难民营的环境感到陌生。战争毁了她的生活。她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如何度过,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未来。

她在难民营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和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会定期给每位难民发放生活补贴,但数量很有限。为了维持温饱,一家人需要到外面去打工挣取收入。为了不拖累奶奶和哥哥,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早点嫁人。16岁的时候,她终于嫁人了。她哥哥说:“在她的生命中或许就只有那天是最开心的”。

她嫁人后的生活依然不好过。因为18年来阿富汗的社会局势持续动荡。1989年,苏联军队撤走以后,阿富汗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虽然到了1996年,塔利班第一次执政时,基本结束了军阀混战,但到了2001年,美国又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大规模战争。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8

可以说,18年来,古拉及其家人长期生活在没有温饱和安宁的痛苦日子里。古拉本来有四个孩子,但由于生活困难,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第四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现在,她的孩子仍然没机会上学,一家人的生活始终处于饥寒交迫中。

“阿富汗少女”相貌变化大

18年来,经过苦难的煎熬,古拉的相貌变化很大。她的脸庞不再清秀和稚嫩,皮肤变得松弛,整个人衰老了很多。尤其变化明显的是她的双眼。她眼睛里当初饱含着对外界的警觉、惊恐而又渴望安宁的眼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虽仍对外界警觉,但更多的是幽怨和无奈的眼神。可见,长期的苦难生活已把她折磨得不成样子。

18年后再拍一张照片

在麦凯瑞的请求下,古拉同意以没有戴纱巾的脸来面对镜头,再拍一张照片。要知道,穆斯林女子是不能在丈夫以外的男人面前脱下纱巾的。自从1984年照过相后,她从来没有再在别人面前取下过纱巾。之所以同意拍照,古拉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阿富汗,帮帮像她一样正在遭受苦难的妇女和儿童。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9

在这次见面的最后,古拉告诉麦凯瑞:现在的阿富汗是一片废墟,学校、乡村都已被毁,整个国家一片混乱。他们需要一切帮助来重建他们的祖国。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够上学,接受正规的教育,因为受过教育才能学到技能,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阿富汗少女”再次引发国际关注

这次见面后不久,阿富汗少女的故事及其18年前后的对比照片,获得了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寻找阿富汗少女》的纪录片也被播放。一时间,阿富汗妇女儿童的悲惨遭遇,再次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为此成立了“阿富汗女童基金”,从各个渠道募集善款。这些捐款再加上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捐助,总额最终达到150万美元。

阿富汗少女曾用“眼睛”感动世界,18年后再见到她,却物是人非(组图) - 10

这些钱一小部分用于改善古拉一家的生活。大部分钱用来资助那些失学的儿童。比如,以她的名义在她居住的村庄建立了一所小学。同时,也用这笔钱在阿富汗的许多村庄建立了小学和诊所。

总之,阿富汗少女沙尔巴特・古拉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我们需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拼搏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MtGillian
MtGillian 2021-10-15 回复
她的家遭到了飛機轟炸,她的父母被當場炸死,家也被毀於戰火。誰的飛機呢?
咖喱liujia
咖喱liujia 2021-10-15 回复
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里面的那个古兰丹姆。
小婷纸你知道嘛
小婷纸你知道嘛 2021-10-15 回复
在阿富汗娶妻就跟抽盲盒一样,娶到了才知道长啥样……
无冬无我
无冬无我 2021-10-15 回复
那是他们自己活该,宗教害了他们
justice9
justice9 2021-10-15
不能说她们活该,她们也不愿投胎或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太无奈了,非常同情。所以干掉该垃圾宗教的头目是对的,这样他们才能够重生。
海外汉奸
海外汉奸 2021-10-15
确实宗教歧视太厉害,就因为宗教不同西方军队就屠杀了他全家
猪兔子
猪兔子 2021-10-15 回复
其实就是少女和中年妇女的区别,你换任何一个其他人来,十二岁和三十岁也是没法比,非要上纲上线就矫情了。
justice9
justice9 2021-10-15
生活的好,50岁也可以很年轻..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