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8日 14.4°C-17.0°C
澳元 : 人民币=4.5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纽约华人曝: “身边有一半人都中招了,不认识感染者?那是你没朋友”(视频/组图)

2022-01-13 来源: 纽约华人资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自我隔离全靠自觉自愿,但有的人就是不自觉。”家住法拉盛的杨子无可奈何的告诉纽约华人资讯网记者她被人传染新冠的过程。

纽约华人曝: “身边有一半人都中招了,不认识感染者?那是你没朋友”(视频/组图) - 1

由于工作的原因,2022年1月5日那天,杨子参加了一个小型的室内的聚会。彼时Omicron变种已经席卷了全纽约,市长亚当斯在那天宣布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人数已经达到一万多人,创下历史新高。

杨子一直都特别注意防护,及时打完了疫苗加强针,随时都戴着口罩,但是那天她身边却坐着一个一直在打喷嚏、咳嗽和流鼻涕的工作伙伴。

杨子没好意思说什么,但她全程都没有摘下口罩吃一口东西。第二天一大早,一觉醒来的杨子就觉得全身不对劲,酸疼、乏力、疲惫。心存侥幸的她觉得大概率就是普通感冒吧,但是还是立即去做了一个PCR核酸检测。

PCR检测的准确率虽然比快速检测的要高,但缺陷在于出结果的时间太长。等她周五下午才看到“阳性”结果的时候,她已经跟年迈的父母吃了一顿饭,同时也毫不意外的传染给了她的老公。从她自己开始,全家人都陆续出现了感染症状——流鼻涕,全身酸疼。父母的症状更重一些,还都发烧了。

杨子从来就是一个要做好各种准备的人,在2020年纽约市第一波疫情高发的时候,她就储备了各种各样“以备不时之需”的物资,其中包括血氧检测仪。凭借这个东西,一旦自己和家人感染了,她就能知道病毒有没有袭击到肺部,有没有造成血氧浓度降低,是不是需要去医院,还是就请自己的家庭医生给开药,自己居家隔离就可以了。

比较幸运的是,全家人血氧浓度都正常,也没有出现胸闷气短等更危险的“信号”,杨子相信这是疫苗的保护起到的作用。

杨子还有个刚上小学的小孩,在家里大人都出现症状的时候,小朋友看起来还没事。杨子知道自己检测结果后立刻就给小朋友请了假,全家人都呆在家里分房隔离,在网上买生活必需品快递到家门口,一家人分批次吃饭,24小时都戴着口罩。然而,小朋友还是出现了症状,只是相对轻微。

杨子告诉记者,自己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明确让她知道的阳性感染率达到了大约一半,另外一半是没有说的人,也不知道有没有被感染,或者也不能保证未来会不会被感染。但她也明确知道,有的朋友就是感染了也不太当回事,也没有像她一样自觉在家严格隔离。所以她个人判断,这波疫情一时半会儿也很难结束。

特效药实测有效,但断货了

因为杨子的父母已经超过了65岁,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到纽约市唯一提供特效药的一家药房开到新冠特效药Molnupiravir。

纽约华人曝: “身边有一半人都中招了,不认识感染者?那是你没朋友”(视频/组图) - 2

默克公司生产的这种特效药是去年12月刚刚被FDA紧急授权投入临床使用的。在跟纽约华人资讯网记者谈话的时候,杨子正好收到信息——这种药断货了。而另外一种特效药,辉瑞公司的Paxlovid则早已断货。

杨子的家庭医生告诉她说,像她这样没有基础疾病和免疫问题的年轻人是没有资格开到特效药的,所以要么是她父母那样的老年人有机会买到,要么就是已经住院的病人可以直接在医院获得特效药的治疗。

她认为自己的父母就算在具备资格的老年人里面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断货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剂量,并且控制住了病程。用完特效药之后,老人停止了发烧,且症状明显减弱;但是只能用普通感冒药“对症治疗”的杨子就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明显的变化。

“现在没有亲友感染的,就是没朋友”

而更多的感染者可能都并没有意识到纽约市还有特效药供应,甚至可能都没有去看医生,就自己“扛”过去了。这其中包括在纽约一家小型华人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的小明。

在他的同事眼里,小明原本是最不容易被感染的一个人——天天独自宅在家里远程上班。12月19日那天,打了加强针的他就是出去跟两个同事一起吃了工作餐,说了几句话,出于谨慎还没有去餐馆,是叫的外卖。结果见面的这三个人都“中招”了。

先是同事在12月20号那天确诊,接着12月21日小明也出现了喉咙痒的轻微症状。12月22日一大早,他就去排队做核酸检测,心里想着如果是阳性的话,就得赶紧给自己的女儿取消机票——因为工作原因数月未见的闺女原计划要来跟他一起过圣诞节,当天晚些时候就要准备上飞机了。

快速检测的结果是阴性,他松了一口气,去机场接了闺女回家。但是还是觉得不对劲,第二天又去做了一次检测,结果这次阳性了。

小明一个月前才打过新冠疫苗的加强针,他觉得正因为如此,他的症状轻微到就像是免疫系统被轻轻唤起一样,扁桃体出现红肿,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没有其他任何不适,很快就过去了,到圣诞节那天就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症状。整个过程快到他都还没有来得及考虑要不要去看医生就已经结束,女儿也幸运的没有被传染。

小明觉得,对于和他一样的纽约市民而言,无论正面交锋还是插肩而过,与新冠病毒共存已经是一种“新常态”,他笑着说:“如果现在纽约还有谁说自己身边没有认识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那他一定是没朋友。”

从小明身边人的感染情况,或可折射出纽约华人在这一波Omicron巨浪中的感染率情况。除了小明自己以外,他所在的只有十人不到的小公司,已经有五人在近期“中招”。他对纽约华人资讯网的记者表示,不仅他的同事,他认识的好几个纽约朋友,近两年的新冠大潮都没有让他们感染,但在这一波Omicron大潮中,全都未能幸免。当然,因为大家都打了疫苗以及加强针,Omicron的症状也比较温和,他身边所有的中招者都是轻症。

不仅仅是纽约,整个美国都在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流行。由新闻网站Axios和市场调查公司易索普(Ipsos)联合执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有88%的人认识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人,而只有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识的人中没有感染患者。

这项民意调查是在1月7日至10日期间进行的,1月也是全美确诊人数比例最高的一次。1月10日,美国记录了单日新增135万的新冠病例,创下了这场疫情的单日最高感染数。这个数据并不包括居家检测确诊,以及还未上传给当地卫生部门的数据。

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虽然各部门各单位都有工作人员大量感染,社会生活也并没有停摆。据记者观察,纽约的超市物资供应充足,银行、邮局等单位都还在保持正常运行。只是明显可以感受到的是,办理业务排队的时间都变长了。美国银行在皇后区某门店的一位员工告诉纽约华人资讯网记者,他们的客服代表全部都感染了,所以现在都不能预约业务,只能到营业点来排队,还有两个窗口在办理业务,而她自己也已经确诊过两次。

专访世卫专家:纽约疫情会怎样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统计专家组专家杨功焕告诉纽约华人资讯网记者:对待新冠病毒及其新变种,既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需要积极应对,也要适应它带来的一系列改变。

对于纽约居民,她还是建议大家做好防护——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非重症不用去医院,公司和学校最好也给人们创造条件,暂时远程工作和学习。

她解释说,冬季本来就是流感高峰期,Omicron变种的传染性极强,很很容易成为流感季的优势毒株。我们可以看到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从最开始的百分之七,降到后来的百分之一,再到现在的百分之零点四左右,已经接近流感病毒(百分之零点一左右),新冠病毒的演变目前看来并没有脱离致病性越来越弱的常规。

纽约华人曝: “身边有一半人都中招了,不认识感染者?那是你没朋友”(视频/组图) - 3
纽约街头的人流。

虽然美国今天感染人数上百万看起来很恐怖,比去年还没打疫苗的时候都高很多,但是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已经降下来了。最初爆发Omicron的南非病毒传播的高峰期也已经过去,这种致病率更低的变种或许能让更多人产生抗体,或许Omicron就是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大流行。

“我们人类本来就是在跟各种各样的病毒长期共存的,新冠流行至此,已经很难彻底把它消灭掉,我们能够中止的只是大范围的大流行,但病毒本身还会长期存在。”她说。

杨功焕认为,即便我们两年来已经对这种冠状病毒有了更多了解,但是它依然是一种新的病毒,包括我们对冠状病毒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现在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种病毒和天花病毒不一样,不是一次获得就终生免疫的。

包括疫苗也是,天花病毒或者天花疫苗能让人产生非常强的抗体,天花病毒本身也没有那么快的变异能力,所以阻断传播甚至清零相对容易。但是正如流感病毒一样,新冠感染者可能还会反复感染,就算打了疫苗也可能会感染。

但是这并不是说疫苗没有用,从数据上看疫苗对防止重症和死亡是很有用的,而且随着我们对病毒本身的认识加深,随着疫苗的改进,今后可能还会有能应对多种变种的多价疫苗被研发出来。

正因为病毒是新的,认识也是新的,所以有很多权威的医学期刊会针对大流行的特殊情况,未经同行评议就通过快速发表的方式刊登一些临床医生的观察。杨功焕告诉记者,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是这也导致了不少媒体和自媒体被这些观察结果“吓到”,从而大量传播一些足以让很多居民感到担忧甚至害怕的信息。

比如新冠感染导致的疾病在一些特定个体上产生的严重影响和后遗症等,这些都是存在的现象,也是研究人员短期的观察,但具体是什么原因,病毒的致病机理等问题还有待研究——这些严重影响会在那种情况下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是不是可以预防的,能不能够逆转,甚至是不是必然与新冠病毒本身相关,都还有待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被医生和研究人员的每一篇论文都惊吓一次,也不能轻信各种机构建立在如此多不确定性之上的对疫情走势的预测。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冠大流行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对经济发展、公共卫生乃至民众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是大流行中止,结构性的改变也是回不去了,我们不仅要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的生活方式,也要接受与自然界的变化长期共存。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JoYciE_NG
JoYciE_NG 2022-01-13 回复
别去人多的地方
糖_糖花公主
糖_糖花公主 2022-01-13 回复
华人保护好自己
Hamlin-Lei
Hamlin-Lei 2022-01-13 回复
赶紧打疫苗
carol-乐
carol-乐 2022-01-13 回复
加油吧
不是叉bs
不是叉bs 2022-01-13 回复
美国的感染率很高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