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12.0°C-15.5°C
澳元 : 人民币=4.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2022-06-01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今年2月,纪录片《真实生长》上映,口碑爆棚,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纪录片从2012年开始,历时10年,对教育改革背景下,三位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95后少年长期跟拍,从高中阶段,到他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积累的素材将近1000个小时。导演张琳在接受一条采访时表示:“从第一个画面开始,这些孩子就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一个人究竟能不能把自己这副人生的牌打好,这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决的问题。”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
《真实生长》主角:(左起)周子其、陈楚乔、李文婷

而这部片子的背景,还要回溯到十二年前。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发布》,全国人民都对改革充满了期盼。导演张琳捕捉到了大众、社会心里头的一股子火苗,试图用镜头诉说真实的教育改革。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2
导演张琳,图片来源《真实生长》

放映交流会一年后,北京著名的海淀名校十一中学(一本升学率高达90%以上的重点中学)被确认为国家办学体制和高中特色发展改革试点,率先施行的是与大学类似的「导师制」与「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也由此进入了导演张琳的视野。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3
图片来源自网络

事实上,这部纪录片所呈现的本质是沉重的,因为改革到今天,其效果依然难以评估。但它展示的方式是轻松的,以真实学生的经历来显露教改的端倪,启发我们思考教改本身,即基础教育怎么教?它如何解决培养人才培养的问题。

在这所院校里,展现于观众眼前的不再是温驯的、沉默的、或被一套话语体系规训后盲目激越的青年,而是一群有着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准确的表达、对所谓“理想的教育”有着自我看法和积极追求的新时代少年。通过三位学生的视角,去积极探究十一中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他们的未来如何被塑造?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4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01

培养有思辨能力的人

纪录片的第一集讲述了教育改革的第一站,即对于规则、制度的改革与试验。这其中,十一学校对学生的包容让这份改革显得决心十足。2012年,北京,夏。硕大的白云像军舰一样驶在空中,孩子们摆臂,“1、2、3”,空气中皆是烈日的温热味道。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5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6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此时,耳边传来广播的声音,“军训要发扬服从精神,要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而对于这群刚入新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满足于死板地接受军训的安排。有别于传统的“服从精神”,他们即将与权威进行一场大battle。

一天晚上,军训动员会上,历史老师李亮的声音传来,“十一学校的目标,是要造就伟大的学生。培养社会栋梁,民族的脊梁。熄灯以后,不要再说话了,静静躺在床上,进入梦乡。”话音一落,台下熙熙攘攘喧哗起来,似是对这番发言有异议。李亮瞬时补充道:“这就是游戏规则,这就像一粒汗珠挂在你的脸上,规则不允许你擦去,你能否坚持你的操守呢?”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7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宣教结束,一个男生碎步走上台前,他目光炯炯,有理有据:“老师,洛克说,趋乐避苦是人性,您对这点怎么看?”“天生的。”“趋乐避苦是人性,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在军训的过程中可以擦擦汗,坐下来歇会儿?”“它可能暂时对你来说违背你的人性,但是它是为了你的长远发展,勇于吃苦、勇于挑战困难也是人性,不是说任何条件下我都必须趋利避苦,为了更广泛的更多的人性利益,我可能就不去驱利了。”“不是,您认为我不擦汗会带来什么更大的利益呢?”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8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就是这场讨论,这个男生周子其进入了导演组的视野,他是学校学生内阁的领导者之一,他曾写过最早的口号,“一切权力如果不经过征询,那么都是妄言。”这一场讨论之后,他洋洋洒洒写了万言书,递给了时任校长李希贵,其中论证了军训改革的重要性。

李希贵校长召集学校老师就此做了商讨,结论是尊重学生的思想。不久之后,学生喜大普奔,初中军训取消,高中军训砍掉两天。在《真实成长》中,周子其所在的学生内阁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学生们组织在一起,捍卫自己的权益。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9
学生内阁,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手机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用电脑?食堂价格是不是可以降低?谈恋爱是否被允许?这些都在他们的思考范围内。他们头脑清晰、有理有据,从选题立项、制作问卷、发放调研到报告成形,一系列事项全部团队合作完成。很多学校的老师或许头疼这样挑战自己的学生,但是十一中的老师们更多的生出后生可畏的欣喜。

导演组捕捉到一个有趣的场景。老师们在一场酒宴上喝嗨了,李亮老师站着大声说着,“我的这批学生非常厉害,他们能改变十一学校的食堂价格。你服了,我也服了!”席间校长李希贵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里漾着笑意。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0

李希贵校长在”时间的朋友“演讲,提到”课程是把社会上的挑战,在学校里打包浓缩“

02

培养对生活敏锐的人

在教改改革中,十一学校废除了班主任,学生采用走班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学习。这对学生来说,选择权大了,有了更多自身喜好、自律的培养。陈楚乔思想成熟睿智,言语犀利。她说走班制意味着自己成为大人了,意味着学校信任自己,而自己要承担决定后果。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1
十一中学生陈楚乔,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她选择了鲁迅主题课堂,这堂课的预期本是枯燥,却不料点燃她心中的小兽。课堂伊始,黄娟老师说,“脱掉校服,以我的姿态,而不是以我们。” “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请脱掉你们的校服。”陈楚乔和同学们脱掉了校服,露出了内穿的各色款式棉衣、毛衣,小脸上本真的自我悄悄跃上课堂。在这里,没有学生,只有“人”。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2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这课堂、是自由探讨课,老师不问“鲁迅写文章的意义是什么?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对于感受的尊重,称之为真正的学习。学习正是把知识与自我做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自我逐渐显露,又逐渐溶解消失于渺小。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3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黄娟老师擅于挖掘孩子们内心的感受,“你喜欢什么音乐、吃什么、你妈怎么样,你想干什么,这些太表层的东西,人难道就活在一个生物层面吗?”陈楚乔说,“可是情感上的东西是通过物质来承载的。”“举个例子。”

黄娟老师说。当陈楚乔举例后,同学陆续提出了反对意见时,黄娟老师的灵魂激动了起来。她说:“很好,我成功地看到你们内部出现了矛盾,因为有了矛盾才能构成戏剧冲突。好,继续谈下去……”这门课让陈楚乔获得了家中得不到的精神乐趣,上了几次课后,她写了一封信给妈妈,提到了对这门课的喜爱。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4
楚乔妈妈对女儿的课堂感到好奇,她与黄娟老师交流,说“楚乔一下子就成熟了”。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楚乔说,“其他的课,没有一门是要求学生有一颗对生活敏锐的心,一颗对情绪和思绪敏感的心的,这门课在这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广度,然后对一些感性情绪的捕捉和拿捏等等等等这些素养,一般都不是某一门课程会明文规定需要具备的素养,或者说考试会考到的素养,具备这些素质的人被鼓励,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可贵的。”相比于其他学生,陈楚乔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着明确的感知,在意识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是艺术与文学后,她开始着手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5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和陈楚乔不同,李文婷是小镇女孩的代表,因为户口问题,父母将她从老家山西大同转学到了北京十一中学。她的存在,似乎更符合传统好学生的形象,面对周围人「反叛式」地提意见、搞改革,她更倾向于「去适应,而不是去挑刺」。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6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或许十一中的自由氛围,唤醒了她内里一部分对「自我选择」的渴望,面对父母的期待,她第一次提出了自己内心的设想,她想要学习法律、或是信息工程,没那么稳定,却足够新鲜。汇报演出那天,这个羞涩的女孩穿上了黑色紧身衣、高跟鞋,她渴望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自己,而这一刻,将成为她一生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7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这所院校里,充斥着「改变」与「不变」的斗争,学生如是,老师亦如是。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李亮老师说,“历史的事件,我基本上让学生通过小纸条来进行记忆。”

一位语文老师十分反对,“一个理科的孩子,你让他记住那么多的事情干嘛?这没有必要,一个东西大量阅读,你让大家去讨论,他就能建立一个好的历史观。所以课堂上你不要弄纸条。”李亮老师,“那什么都没有能建立历史观吗?”语文老师说,“夏商周的顺序你给他就行了,你还让他记干什么?”“我当然要让他记住了,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你给他顺序他不就知道了吗?”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8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这次讨论虽无疾而终,但从中也窥见了十一学校的老师,他们并没有以升学为第一导向,而是本着一颗为学生成才、成长的心。(国际上有全人教育,基本模式是六商教育,情商、智商、理商、德商、社会商。中国则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五个素养。)

03

高中,不能仅仅是升学服务

改革中一定有一项针对未来的职业,而这一项的复杂度太高,老师们把不准、家长们把不准,只是能发出一声声的追问。十一学校的超级学霸周子其为其困扰,毫不例外。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19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周子其从小饱读历史,看书之深广,老师都难以望其项背。导演组对他的好奇也很深,他们问,“你有没有一种怎么样的使命感?”彼时十五岁的他说,“我很喜欢宋代大儒张横渠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还真的要去参与天地,我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20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而后,他话音一沉,说:“我看那么多东西,其实这些东西对我都很有用,但是我就是去应付一场考试,为什么要应付一场考试?因为它对我高考有用,我为什么要参加高考怎么怎么样?就感觉会有一个庸俗化的过程。”

在现行教育体系里,他深刻地感受到志向与现实的巨大鸿沟,这让他一次又一次遭遇了困顿。他曾批判试卷的作文题,“看到作文题内心都打颤!”他写的答案超纲,得了几乎垫底的分数。他一次次摸着脑门上的汗,搓着指甲盖,试图掩饰内心的慌乱。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21
真实生长剧照,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他一次又一次被老师点名学习不踏实,卖弄学问。然而,的确不明白,深入阅读让他的眼界、思维高于同龄人,却没法应对高中的学业,一些奇奇怪怪的题目。他想读北大历史系,可家中父母一遍遍磨耳朵,“历史系收入低,没就业前景”,老师同样的话语,让他干脆放弃,“后来也就随他们去了!”。

周子其的父母,其实有着深深的阶层焦虑。原来,周子其的爷爷从农村走到市区,爸爸从市区走到了北京城区,他不希望儿子跌落阶层。他们希望儿子学经济、进银行。他的事情引起了学校高层的注意,学校的战略部门的老师说:“像他这样的孩子,批判能力一点也不缺,为什么没有激情?他如何和世界发生关系?”

纪录片的最后,周子其考上了北大历史系,他克服了所有的反对意见,但结果却并没有他想象中的美好。在他的形容里,大学四年是个幻灭的过程,有过不可一世的勇气、有过满腔热血的毅力,但最后发现自己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22
大学时期的周子其

陈楚乔顺利考入了纽约电影学院,继续自己对创作和艺术的追求,只是偶尔也露出感慨:“似乎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太相同。”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23
大学毕业时的陈楚乔

李文婷顺利在北京念完了本科和研究生,丢掉了当初的胆怯和羞涩,现在她显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踪拍摄10年,3位95后学霸:我去纽约,他上北大,终究都是普通人(组图) - 24
大学时期的李文婷

十年时间过去,当他们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其中的变化或许比十年前那场备受争议和瞩目的改革还要巨大。对于他们来说,人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教育留下的烙印在他们的生命里一点点显现,或者这场改革所渴望达成的目的,从来不是塑造一群「成功」的孩子,而是一群「在芸芸众生之中而又与众不同」的孩子。

写稿前,说姐在网上看到一位十一中校友的文章,他提到,当年十一中的改革很难,家长们无不反对,推进艰难。近年来也时常有学校采取素质教育,被家长举横幅反对的事情发生。这一切都反映了教育各方的不同出发点导致的改革之难。

教育夹杂了社会、学校、家庭而变得极其复杂,可尽管道途之难,吾辈也当追索。一件事如果简单,我们去做有什么意义呢?只有他难,我们去做,我们才会克服一层又一层的困难。“艰难的路上不会拥挤。”正如十一中的老师们,他们以激情引领着梦,去做一道光,带着学生们向前,奔跑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真实生长》也提醒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差距仍旧巨大,而教育可以是一剂良方。正如邓小平当年所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

关键词: 纪录片教育北京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pinkuchi
pinkuchi 2022-06-01 回复
教育何时才能遵循人的天性?!
我叫邓小灰
我叫邓小灰 2022-06-01 回复
在北大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这句话挺讽刺的。
Flower又回来了
Flower又回来了 2022-06-01 回复
考上大学,归于平凡
我是小透明
我是小透明 2022-06-01 回复
真羡慕他们有这样的学校
jennifer27
jennifer27 2022-06-01 回复
我认为理解现实才是成长,不考虑结果,只考虑过程,和空谈无异。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