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2日 31.0°C-31.7°C
澳元 : 人民币=4.5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2023年中国GDP增5.2%,消费贡献率达82.5%(图)

2024-01-17 来源: 财经杂志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本文转载自财经杂志,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具体来看,工业生产稳步回升,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2022年为增长3.6%)。

消费较快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2022年为下降0.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值得注意的是,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2023年投资增速与2022年相比有所放缓,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22年为增长5.1%)。民间投资也有所下降,2023年民间投资下降0.4%(2022年为增长0.9%);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

2023外贸进出口与2022年相比也有所放缓,2023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2022年为增长7.7%)。其中,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2022年为增长10.5%);进口179842亿元,下降0.3%。

2023年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2022年为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2022年为上涨2.0%),回落较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总体可以概括为回升向好、成色十足、表现亮丽、殊为不易。观察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仅要跟自己纵向比,也要跟其他国家横向比。2023年中国5.2%的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总体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基本符合预期,呈现弱复苏状态。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告诉《财经》,2023年经济运行是一波三折的恢复,2023年经济运行呈现出三个核心特点,其一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2023年经济增长主要靠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带动,房地产、金融业、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仍受到一些冲击。因此就业也是结构性的,服务业和基建投资带动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但青年就业压力较大。

其二是不稳定恢复,内生动能相对不足,表现在消费、制造业投资恢复不足,受外部变化的影响会比较大,外部环境变化会导致经济运行的波动加大。

其三是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偏低,产生了宏观与微观感受的背离。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5.2%,名义增速只有4.9%。

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哪些变化?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四大转变,分别是:经济增长动能由投资向消费转变;出口动能由传统商品向新兴市场转变,同时新兴经济体重要性提高;供给端的生产动能向服务业转移,同时新能源和信息技术驱动力较强;楼市政策调整加码,防风险稳预期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2023年是中国疫情过后经济复苏的第一年,但V字反转并未出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婧认为,这几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尽管政策出台加持,但市场预期短期内比较难扭转。国际需求减弱,对出口经济也有影响。而今年前三季度,政策力度比预期相对保守。三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创伤,企业经营、居民就业、收入的改善都需要时间。

《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过去一年以及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依旧是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经济内生修复动能仍需加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2024年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2023年中国GDP增5.2%,消费贡献率达82.5%(图) - 1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提信心、稳预期将是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2022年为下降0.2%)。

具体来看,按消费类型分,2023年商品零售418605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9%、5.2%。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3%、11.2%、7.0%。

2023年,消费成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

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年)》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甚至高于2017-2019年疫前水平(59.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服务消费增长也较快,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对此,李迅雷表示,这也反映出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追求的加大以及老龄化的加速,服务消费的比重还会继续上行。例如,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居民在旅游、休闲、养老、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2023年消费高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去年基数较低,剔除基数效应后消费整体仍呈弱复苏。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疫情之后大家普遍对2023年的消费复苏期待很高,有统计显示疫情期间,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增加了10多万亿元,预计2023年将出现巨大的报复性消费反弹。然而,2023年居民在消费上还是较为谨慎。

在罗志恒看来,过去一年,居民并非没有消费需求,而是被诸多因素所抑制。例如三年疫情导致线下服务业出现供给收缩,至今仍未完全恢复;部分期房楼盘未能顺利交付、居民购房更加谨慎,导致家电、家具、家装等消费低迷;经济名义增速不及实际增速,资本市场表现低迷,导致居民对经济恢复的获得感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而非消费。

李迅雷表示,2023年PPI、CPI都出现过负增长,这在历史上也较为罕见。2023年猪肉价格变化也不大,1997年北京每公斤的猪肉价格是15元,现在是17元。必需品价格涨幅不大反映出居民消费偏弱。消费偏弱的根本原因还是收入增长没有显著超过GDP增速。想要提振消费,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对于2024年的消费表现,罗志恒认为,2024年消费与潜在趋势水平之间的缺口有望重新缩窄。一是经济名义增速加快,带动居民收入增长;二是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继续恢复,提高了消费的收入弹性;三是线下服务业等供给约束持续放松,为居民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四是保交楼、促消费等政策对耐用品消费的支持和刺激。

汪涛认为,如果2024房地产基本稳定,消费者信心基本能稳定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预测2024年消费仍然能够出现继续恢复性的增长。一是居民的收入增长今年预测有5%左右,同时在信心稳定的情况下,之前在疫情期间累积的一些超额储蓄会略有释放。所以预计2024年消费增长在5.5%左右,超过GDP增长,属于恢复性增长。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认为,消费的修复是2024年的关键变数,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能否尽快企稳修复。应当着力扩大内需,形成消费和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过预计推出发消费券、发现金等措施的可能性偏小。2023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针对汽车、家居和文旅消费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这也是2024年可以考虑的政策方向。“另外,政府能否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从中长期层面降低家庭部门的预防性储蓄,我们希望在2024年可以看到相关的政策方向转变。”

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23年,房地产投资低迷拖累整体投资以及民间投资承受较大下行压力。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22年为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2022年为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6.5%(2022年为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2022年为下降10.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

房地产对中国GDP的实际贡献达到四分之一左右,2023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整体投资、基建投资增速都造成了一定拖累,也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除了房地产市场,2023年民间投资也较为低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今年前几个月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月-2月、1月-3月、1月-4月分别为0.8%、0.6%、0.4%。1月-5月民间投资下滑至-0.1%,出现了较为罕见的负增长。到了1月-6月,已经回落至-0.2%。在多位专家看来,除了受房地产投资低迷的影响,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也是导致民间投资回落的重要原因。

2023年,《财经》记者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调研中了解到,民营企业信心不足一方面来自中国经济还未出现强劲的复苏态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几年内外复杂因素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影响,企业家缺乏安全感。

展望2024年,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也表示,2024年将合理把握投资方向,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罗志恒表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仍是2024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4.9%.2024年房地产投资拖累减小,降幅收窄至-3%,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分别保持8.5%和6.6%的较高增速。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预计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5%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7%左右。

罗志恒认为,2024年要化解房地产风险,有几个重要抓手:一是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强对房企的预售资金监管,防止期房烂尾,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二是防止健康房企出现流动性紧张,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当前金融机构为保障资金安全而出现慎贷惜贷行为,导致民营房企面临融资难问题;三是提振居民购房信心和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既能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又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2024年,经济恢复的动能是什么?

罗志恒认为,2024年经济恢复动能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线下聚集性服务业继续回补此前疫情冲击导致的供需缺口;

第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2023年年底增发1万亿元国债、2024年赤字率或破3%、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都是支撑力量;

第三,高端制造业保持高增长,受益于产业升级、产业安全需要和金融资源的重点支持;

第四,房地产的拖累减弱,经历近三年的市场调整和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会收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五,出口增速有望小幅转正,美国制造商和批发商均将开启补库存周期,提振中国中间品、资本品、消费品出口;

第六,中美补库存周期共振,有助于加快工业企业生产和投资。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一方面财政政策可能会更加积极,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明年的财政赤字率可能在4%左右,至少不会紧守3%的红线。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无论数量工具还是价格工具仍然有空间,关键取决于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此外,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有别于此前的“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表述,稳预期替代稳物价进入“三稳”序列,并且跨越稳就业、稳增长而居于“三稳”之首。

《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提信心、稳预期将是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提振民营企业信心。2023年出台了系列举措提振民企信心,但当前民营企业信心依旧不足,2024年,要深入研究民企信心低迷的核心原因,有针对性地推出更有力度举措提振民企信心。

本文转载自财经杂志,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GDP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FCCP
FCCP 2024-01-18 回复
谁都知道这数据是假的!
土澳居民jxPfn
土澳居民jxPfn 2024-01-18
因短时间内多条评论违规被举报,触发自动屏蔽机制,该用户评论均被屏蔽。
雪莉CherryRed
雪莉CherryRed 2024-01-17 回复
恒大就亏掉了多少GDP?
慢-我胡小鸡
慢-我胡小鸡 2024-01-17 回复
24年增速可以提高
梦里花蕾几度开
梦里花蕾几度开 2024-01-17 回复
5·2%增长率很不错
Petrel0919
Petrel0919 2024-01-17 回复
的确是大实话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