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20.1°C-22.2°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手机支付:方便国人,却难倒外国游客?(图)

2024-02-08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2023年,第一次从香港重返上海的江山发现自己“没钱花”了。

疫情期间,因为他长时间不在上海生活,所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绑定的银行账户因为太久没动而被冻结,想刷POS机很多地方也都不接受。他意识到,“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很多境外人士回来或者旅游都会很不方便”。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香港大中华会执行主席,江山在2024年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议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境外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化》的提案。他认为,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将刷卡和现金作为主要支付形式,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不多,不同的支付习惯造成了外籍人士入境的支付难题,并引发了一系列衍生的“数字障碍”与“数字鸿沟”。

这个问题在当前显得更有紧迫性。近期,中国免签的“朋友圈”持续扩容,与越来越多国家正式迈入“免签时代”。1月28日,中国与泰国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1月25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此前,自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部分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下发了指导意见,正在组织各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解决方案概括来讲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境外来华人士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多领域,是外国人通向中国的最后一段里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努力。如何让入境者得到最佳的体验,才是核心问题所在。

手机支付:方便国人,却难倒外国游客?(图) - 1

来源:支付宝官方账号

信用卡不好使,手续费太高?

“2023年,我的很多同事来中国后产生了困扰。”在华生活的加拿大人大卫所在的公司属于质量检测行业,因此员工经常要去中国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出口工厂工作。到了这些地方之后,大卫和同事发现,只能在酒店刷卡消费,出了酒店之后就没有可以刷卡的地方,大部分地方都是只支持扫码支付,使用现金也不方便。

“即便在附近的餐厅付了预付款,想要使用信用卡结账时,餐厅经常会假装机器坏掉了或者不记得如何使用为由拒绝刷卡。”大卫提到,同事们只能一直在酒店吃自助餐。

在202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万事达卡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经理吴焕宇曾表示,根据万事达卡数据,2023年三季度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已达2019年同期的155%。虽然全球范围内消费韧性可观,但入境人士在华支付仍面临外卡受理覆盖率不足等困难。

从事国际旅行已有十余年的朱君杰,在2023年接待了超过一千位外国游客。他也提到,这些游客在一些大城市以及大型商场中是可以刷卡的,但是在很多小城市以及小商铺是没有办法刷卡的。但事实上,即便在一线城市,可能情况也不乐观。

2023年5月,上海市政府参事课题组开展了一项关于提升入境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度的调查。课题组领衔人顾晓敏在牵头调研时发现,一般国际游客希望用信用卡支付或者是用近场支付,但是像联网的移动支付,他们基本上不愿用。

顾晓敏在课题组开展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疫情影响,外卡收单业务逐步萎缩,许多外卡POS机退出市场。课题组委托第三方机构选取上海全市范围内外籍游客出现频率高的商圈、地标中的401家商户开展了实地抽样调研,结果显示,外籍游客最希望使用刷卡和现金支付,但401家调研商户中安装外卡POS机的仅有183家,占比45.39%,不足一半。

顾晓敏还提到,外卡刷卡手续费高昂,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到3.5%不等,而支付宝单笔费率仅为千分之3.8,因此很多商户更愿意让外国人使用现金或支付宝、微信,外卡刷卡率仅为23.19%。

根据2023年万事达卡重点商圈外卡(即国际支付银行卡)调研,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零售餐饮商户的外卡受理覆盖率不足四成,可以“拍卡”商户的覆盖率不足三成;此外,境外人士的刷卡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达到了近七成,在零售、餐饮和百货等商户,相关外卡消费有待加强。

“依托于软件和互联网,扫码支付在国内一下子就普及开来,实体机具受理就开始萎缩。”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支付行为和支付受理环境上的改变,让外国人来华支付就变得有些麻烦了。

在多位受访外国人的反馈中,刷卡困难之外,现金的使用也不方便。来自北京的一位留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刚到北京时,由于不会使用打车软件,也没有移动支付手段,付了现金后司机无法找零。大卫则提到,当使用现金的时候,90%的商家的回答是“我们没有零钱”。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也关注到拒收人民币现金的问题,持续推进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对核实为拒收人民币现金的,依法处罚并予以曝光。

朱君杰谈到,当国际游客进入中国境内时,他们惯常的做法是帮外国人兑换一些人民币,帮助他进行购物,要注意的就是在银行取现金时就不能只取百元大钞,而是多取一些五元或者十元的零钱,这样才能花出去。“兑现金越来越麻烦,需要到处找ATM机。”

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ATM市场,数量在2018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2011年,ATM数量跌破百万台;2022年,数量跌破90万台。这种情况对现金的取用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二维码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

生活在中国一年多,吴心语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移动支付”生活,深感其便利性。然而今年夏天,当她的表姐前往北京的第一天,她就发现表姐对中国的“线上操作”一头雾水,并不知道在中国“该用什么软件干什么事”。无论是打车、点外卖或者预约景区,都是吴心语在帮表姐操作。

特别是当吴心语带着表姐坐上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中途在高铁上点了一份外卖,并在下一站停车被送上来时,吴心语的表姐十分震惊,感受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

不过,满大街可见的支付二维码对她表姐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兑换了一万元人民币的表姐并没有多少机会使用现金,基本都要吴心语代为扫码付钱。

对吴心语的表姐而言,想用上如此方便的服务并非易事。对短期国际游客来说,想用自己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宝,面临很大的困难。支付宝一般可以通过护照实名认证,但是需要绑定中国的银行卡才能够支付;微信可以注册,但是没有银行卡的话无法实名,更不用谈支付功能。

“如果一个外国人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半年以上,在手机号和银行卡都办理后,使用软件进行移动支付都会比较方便,但是如果只是来旅游不到一个月,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因为无论办电话卡还是银行卡,都不太可行。”吴心语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到。

2023年7月,为了解决来华境外人士支付便利问题,支付宝、微信支付相继支持绑定境外银行卡。这意味着境外用户可以用境外手机号注册,并支持包括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回乡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国际护照等进行认证。

据支付宝相关人士介绍,境外用户只需要简单2步,即可开通使用支付宝:首先,下载注册支付宝App;然后,绑定银行卡。目前已支持主流国际卡组的银行卡,如Visa、Mastercard、JCB、DinersClub、Discover等。

微信支付相关人士表示,注册并登录微信后,仅需两个步骤——找到入口填写信息和绑卡认证,即可完成绑定。境外用户无需再绑定国内银行卡,也可体验覆盖多种场景包含扫码、被扫、微信小程序、In-APP等多种支付方式。

不过据多位受访对象反馈,注册登录往往会遇到问题。疫情后很多入境人士支付App的身份认证需要找回账号,或者触发微信的15天冷静期。这种情况下,微信支付相关人士提到,为解决部分需要正常使用支付功能的境外用户,因各类安全措施造成的影响,已尝试在部分入境口岸、一线城市等区域,以灰度方式,逐步降低境外用户登录时出现各类验证的频率。但在这方面的优化,仍需要在安全合规与方便之间探索平衡。

此外,当不少来华人士想要注册绑定银行卡时,还会遇到手机没法验证、实名信息认证过慢等情况,而且绑定外卡后并不能支持红包、转账甚至限制一些消费场景。这意味着移动支付方面仍存堵点。

“二维码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2021年,大卫一家人从加拿大飞回北京,大卫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妻子的帮助下大卫适应了移动支付,“这个过程也很艰难。”

在中国,“二维码扫码+手机短信验证+实名信息认证”的移动支付注册门槛,往往令很多来华外国人无所适从。

此前据媒体报道,普华永道一共对27个国家地区的21000多名受访者进行了有关移动支付使用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平均增长率为24%,34%的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购物费用。数据对比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

大卫说,很多外国人到达中国之前根本就不知道移动支付。他的不少朋友甚至都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即便一些支付APP的英文系统做得不错,但对移动支付的不了解,让他们担心隐私和安全等问题。大卫说,日常绑定支付App时,他绑定的银行账户最多只存5000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Chat
Chat 2024-02-08 回复
支付宝是中国控股吗?
沛沛爱吃
沛沛爱吃 2024-02-08 回复
专业人员专治各种不服
莓苔
莓苔 2024-02-08 回复
应该推#数字人民币#
楠闹闹
楠闹闹 2024-02-08 回复
老外回国后肯定觉得不习惯被中国宠坏了
Inflow
Inflow 2024-02-08 回复
促进老外在华消费,本来就该早做的事。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