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3日 28.5°C-31.1°C
澳元 : 人民币=4.56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2024-07-16 来源: 国民经略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国民经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高校跨省异地办学,迎来转折点。

01

这些新大学,建不成了。

日前,总投资约31.5亿元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因政策原因未能落地,这个肇始于2019年的异地校区合作项目,最终按下终止键。

同样在青岛,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在回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情况”时表示,拟解除相关协议,这一985高校的跨省异地校区也宣告终止。

即使在以“拼命建大学”著称的深圳,也有多所异地办学或合作办学项目被叫停,包括武汉大学深圳分校、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学院、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等。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 1

如果说分校的建设门槛更高、覆盖范围更广、投资更为巨大,那么影响面相对较小的“研究生院”能否成为例外?

答案也是否定的。

此前,西南交通大学清理了青岛、唐山、深圳三地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撤销4个异地研究院。

最近,西安交大苏州研究生院改名“西安交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苏州)”,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改名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慧港”,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更名为“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纷纷失去院校之名。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已有数十个跨省异地办学项目被叫停或不批复,高校跨省扩张之路戛然而止,而一些地方借助“名校办分校”的速成之路也宣告终结。

究其原因,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出台禁令,要求“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 2

同年,教育部门进一步发文明确,“一律停止新设异地研究生院、研究生学院及其他类似机构。”

跨省异地办学之路,自此戛然而止。

02

跨省异地办学,为何被全力叫停?

跨省异地办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大名鼎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就是早期落地的产物。

这一模式的起因,在于中国高校布局,是行政分配的产物,而非市场选择的结果,高校集中布局在以省会为代表的传统大区中心,中西部和东北不在少数。(参阅《千万不要选错城市》)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 3

近年来,随着东部一众经济强市崛起,整体实力远超中西部省会,但由于高校匮乏而面临 “大学贫困市”的尴尬。

东部很多地市经济强而教育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教育强而经济弱,从而有了互补的基础。

前者有充沛的财力,后者有一流的师资和声誉,东西协作,跨省办学由此蔚然成风。

据不完全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地办学中,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

而跨省异地校区,集中在深圳、苏州、青岛、佛山、无锡等地市,都是“经济强市+大学贫困市”的组合。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东部经济强市,最终成了高校收割机,而一些中西部的部属高校,也借此大幅扩张,扩大自身影响力。

跨省异地分校的纷至沓来,迅速改变了东部经济强市的教育格局,也让偏居一隅的中西部985高校从中受益。

凭借经济强市的加成效应,一些985高校东部分校的录取分,甚至远远超过本部,哈工大深圳校区就是如此。

然而,跨省异地办学,将会虹吸走大量来自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和生源,摊薄中西部地市的既有资源,不利于长远发展。

城市与高校相互成就。一流高校,为城市带来庞大的高学历人才、创新载体,带动知识经济、创新经济的溢出,而跨省异地办学却将资源导入了发达地区。

此外,在教育部门看来,跨省异地办学,将会稀释高校原有优质教育资源品牌,学校摊大饼式发展导致治理水平下降,异地校区难以有效共享原有教学科研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办学积淀积累薄弱等等。

因此,跨省异地办学被叫停,除了早期已经落地的部分高校之外,新的项目要么不被批复,要么改名为研究院,要么最终叫停了之。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 4

03

跨省异地办学被叫停,但仍有一批新校区诞生。

前不久,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全面完工,而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正式启用,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加速建设。

不仅如此,仅在广东,就有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等众多跨市办学项目,在大力推进。

这些异地办学项目,何以成了例外?

不难看出,这些异地办学,要么省内建分校,要么是都市圈内建分校,虽在严控之列,但并非全面禁止。

根据教育部文件,“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如果说跨省异地办学,更多是发达地区对中西部、东北地区的虹吸,利弊参半,因此争议巨大。

那么省内建分校,更像是教育强市对兄弟地市的“扶持”,而教育强市几乎都集中在省会等传统大区中心。

广州、南京、武汉等教育强市是输出地,而其他地市则是接收方和受益方。

以广东为例,广东的省内异地分校,几乎都来自于广州。

作为“老大哥”,广州聚集了全省的7/8的双一流高校,本科高校数量占全省半壁江山,有义务扶持兄弟地市。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 5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校区的设立,带动上千名教师、数万名大学生向周边地区转移。

一个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就打造了17个整建制学院,汇聚1.1万多名师生,而医学院、农学院及部分工业院系更是整体迁入,有力弥补了深圳人才不足的尴尬。

这正是均衡发展的意义所在,也是省会等教育强市的义务所在。

04

除了省内办学,还有哪些建大学的机会?

其一,鼓励港澳高校在珠三角开设分校,这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考虑。

日前,教育部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选址松山湖科学城,成为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之后又一所粤港联合办学项目。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 6

这是大湾区融合的体现,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交通硬联通,以及以合作办学为代表的软联通,正在将大湾区变成一座城市。

其二,新一轮“京校外迁”开启,在京中央高校向雄安迁移,利好的是河北。

日前,继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之后,又一批高校宣布建设雄安校区,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严控跨省办学,这些新大学,被叫停了(组图) - 7

根据规划,未来将有15所在京部属高校落地雄安。这是基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考虑,迁移来的资源,最终必然惠及到整个河北省。

其三,财力充足的,完全可以自建高校。

这几年拼命建大学成为潮流,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到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概莫能外。

大学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港,是高学历人才的蓄水池,与城市经济发展通常是相互成就。在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时代,大学的重要性有增无减。

所以,以深圳、苏州为代表的经济强市,正在走向拼命建大学之路,力图扭转“大学贫困市”的尴尬局面。

不过,中国高校数量全球最多,不缺大学,缺的是好大学。

因此,拼命建大学不是说说而已,既需要庞大的资金,也需要持久的耐心,更需要打造一流高校的潜力,不是每个城市都能胜任。

本文转载自国民经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