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6日 22.9°C-22.9°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生科行业变局,海尔大健康“平台化”时刻已至(组图)

10天前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2月23日,科创板公司海尔生物(688139.SH)、主板公司上海莱士(002252.SZ)双双停牌。

根据安排,此番海尔生物拟将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募集配套资金。

继去年末以海盈康(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收购上海莱士控制权后,这是海尔推进旗下两项关键大健康类上市资产的产业融合。

从业务协同来看,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的整合,是一次生命科学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与血液制品企业终端场景的深度融合。

这或许只是开始。

资料显示,海尔生物是海尔盈康一生大健康战略孵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提供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上海莱士则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研发、销售业务,并坚定“拓浆”和“脱浆”战略,立足于血液制品行业,逐步成长为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家主体的合并打开了海尔大健康品牌“盈康一生”产融结合的更多窗口,从设备、医药、到数智化管理和资源网络,再到研发,等多个领域都有望成为新的发力点。

这是否会成为海尔在大健康领域孵化全球化潜在巨头的开端,市场正在持续关注。

生科行业变局,海尔大健康“平台化”时刻已至(组图) - 1

“一体化”整合

今年以来,医疗行业并购案例正在不断涌现。

年初,迈瑞医疗(300760.SZ)以66.5亿元现金收购科创板电生理龙头惠泰医疗(688617.SH);下半年,华润三九(000999.SZ)以62.11亿元的现金收购天士力(600535.SH)控制权。

此次海尔旗下的该起资产整合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过往“A吸A”案例中,横向并购来提升市场集中度是更加常见的现象。

例如白电领域的美的集团(000333.SZ)和小天鹅、物流行业的中国外运(601598.SH)和外运发展、公路行业的招商公路(001965.SZ)和华北高速都是横向整合的典型。

不同在于,海尔生物此次吸并上海莱士属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整合,这与“科创板八条”中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的要求不谋而合。

如前所述,海尔生物主要为制药企业、医院等医疗行业的参与者提供智慧实验室制药工艺、药剂安全管理、智慧采血等各类解决方案。上海莱士的血制品显然能够让海尔生物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技术具有用武之地。

上海莱士旗下运营了44家单采血浆站,为医院等机构客户提供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

血制品的存储、运输以及过程的数智化管理刚好是海尔生物常见的终端场景。

根据方案,海尔生物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募集配套资金,海尔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以此实现“二合一”。

从公司治理来看,这一方面会减少二者产业合作上的不必要摩擦,优化协同效率,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例如海尔生物为上海莱士所提供的智慧采血等服务的关联交易比例有望减少;

在海尔生物的助力下,上海莱士的采浆效率有希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此次交易体现出“重产业、轻资本”的整合路径,既聚焦于产业端整合提效,也在供给侧减少了对A股上市资源的占用。

这一趋势显然与今年4月的新国九条(《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相一致,即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

生科行业变局,海尔大健康“平台化”时刻已至(组图) - 2

双龙头“共创”

一直以来,收购就是海尔生物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此次交易正是其在大健康领域持续展开产业并购整合与深耕的又一次延续。

从过往来看,海尔生物内部形成了“好行业、好公司、谋同道”的并购策略。

曾先后并购、整合重庆三大伟业制药有限公司(现“海尔血技”)、四川海盛杰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现“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等多家产业链公司。

不同之处在于,海尔生物与亟待并入的上海莱士,均是各自行业的龙头。

早在2017年,海尔生物就已经跻身国内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的头把交椅。产品则已应用于国内主要医疗机构和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莱士则属于血制品行业的头部玩家,收入规模大幅领先于天坛生物(600161.SH)、派林生物(000403.SZ)等选手。受到血制品行业牌照管理严格的影响,手握多家采浆站的上海莱士稀缺性更是不言而喻。

事实上,早在此次交易前,两家上市公司就已产生深度交互。例如海尔生物已经持续参与上海莱士的厂房建设,为其提供智慧制药等服务,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此次交易,以低温存储为触角,数智化场景解决方案为核心赋能血制品行业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海尔生物未来有望进一步挖掘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同时,作为海尔大健康孵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依托海尔成功并购经验和全球化运营体系,也能够让上海莱士更平稳融入海尔,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确定性。

生科行业变局,海尔大健康“平台化”时刻已至(组图) - 3

生科“大平台”欲成

从大健康赛道的国际巨头成长路径看,并购整合往往是必经之路,而平稳的融合更是成功的关键。

拥有百年历史的血液制品巨头CSL(CSL.AX)1994年上市时营收仅为数亿澳元。

但2000年开始,CSL先后收购了瑞士血浆公司ZLB Bioplasma AG、诺华的流感疫苗业务、瑞士制药商Vifor Pharma,拓展在血制品、疫苗、药物上的各种可能性。

经过多年的布局,CSL年收入已经迈入百亿美元时代。

以热电起家的赛默飞成长路径亦是如此。2006年,Thermo Electron与Fisher Scientific合并,形成了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以此整合两家公司在生命科学、实验室设备等领域的优势,奠定了赛默飞如今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地位。

“前人走过的路”或许不会是盈康一生的终章。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谭丽霞曾指出:“我们一直做的是‘饺子皮’,莱士相当于是‘饺子馅’。”那此次海尔生物吸并上海莱士,相当于盈康一生下面这个生物科技的“饺子”就成了,未来能够给市场的“饺子”种类也会更加多样化。

随着此次上海莱士并入海尔生物后,盈康一生正在朝着多元化、平台化方向迈进,内外部之间的产融共创窗口有望进一步被开启。

如今的盈康一生布局已经贯穿低温存储的设备、创新药、器械、采浆站等各个应用场景。

例如在研管线方面,上海莱士在研的SR604注射液已经进入临床1期试验,是全球首个针对活化蛋白C的血友病单抗治疗产品。

今年4月,盈康一生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医工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海医汇”,聚焦加速高端创新药械科研成果转化及孵化。

“海医汇”目前专注于脑科学、生命科学、女性健康、血液生态、肿瘤精准诊疗、医养康复等创新赛道,创新成果已经初显成效。

北京一位医疗行业投资人士指出,随着盈康一生自身孵化的创新药及医疗器械产品的成熟度提升,这或许都将构成此后海尔生物拓展生态圈的利器。

汉代思想家王符曾在《潜夫论·释难》中指出:“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市场有理由相信,盈康一生会朝着更多可能性驶去。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