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商标转让,宗馥莉又有大动作(组图)
在老员工看来,那个熟悉的娃哈哈正在消失。
娃哈哈集团准备转让“娃哈哈”商标?
2月11日,《中国企业家》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发现,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对“娃哈哈”商标进行转让,目前“申请收文”环节已结束,日期为2025年1月21日,但商标受让主体未显示。记者发现,娃哈哈集团其拥有的饮料、童装、医疗器械等多类目“娃哈哈”商标均办理了商标转让。
对于商标转让一事,娃哈哈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我们内部在沟通,有消息回复你,真的很突然。”接近娃哈哈的前员工和在职员工也告诉记者,对于“娃哈哈”商标转让一事,他们也很惊讶,对此并不知情。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
熟悉商标业务的黄钰鹏律师告诉记者,商标“申请收文”,意味着提交的商标转让申请,商标局已收到。在他看来,商标转让通常都可以转让成功,至于商标的受让方,一般晚点会公布。
商标转让真相仍有待追查,但一切并非没有迹象。
去年10月底,就有娃哈哈员工向记者反馈,他们担心宗馥莉在大刀阔斧的“去娃哈哈化”——宗馥莉将娃哈哈集团的人事和销售订单转移到了她所执掌的宏胜集团(以下简称“宏胜”),这是否涉嫌侵吞国有资产?是否涉嫌掏空娃哈哈,使其成为空壳?详情请点击《宗馥莉烧完“三把火”后》。
宗馥莉接班后,去年4月以来,便要求很多娃哈哈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后者是宗馥莉实控的公司。在股权上,宏胜和娃哈哈集团之间毫无关系。而娃哈哈集团股权更复杂,其股权结构为:大股东杭州上城区国资持股46%;宗庆后(现变更为宗馥莉)和职工持股会分别持股29.4%、24.6%。
据报道,截至2024年12月,原娃哈哈营销部门、研发部门、设备部门的负责人,各生产片区总经理及各省销售负责人,以及不少娃哈哈普通员工均已转签至宏胜。
转签合同涉及的范围也在持续扩大,从最初的生产、销售等核心部分的管理层,到娃哈哈集团的经销商合同,再到大部分基层员工。
为何要求这么多员工转签合同,娃哈哈方面未曾公开回应过。据了解,娃哈哈有约3万员工。
另外,去年6月以来,宏胜旗下还新设立了多家销售公司——6月成立杭州宏宸营销有限公司、杭州宏胜营销有限公司,7月成立拉萨宏胜营销有限公司。而此前,宏胜的销售主要依托娃哈哈集团的销售资源。
因此,此前便有老员工怀疑,宗馥莉接班后的动作表明,她正加速转移娃哈哈的资源至她所掌控的宏胜。
而去年12月,据时代财经报道,有娃哈哈员工反馈,公司曾拿员工的岗位、工资,甚至年底分红来作为转签合同的筹码。更有甚者,直接告诉员工娃哈哈集团以后就是个空壳。
如今,娃哈哈的商标也要被转让出去了么?
与此同时,部分员工因未转签合同至宏胜,其年终奖和干股分红也受到很大影响。
在娃哈哈工作20多年的王刚(化名)了解到,整个杭州地区大概有100多位员工,因未将劳动合同从娃哈哈转签至宗馥莉掌控的宏胜,导致年终奖(包括干股分红)相对过去减半。
另一位娃哈哈在职老员工李文(化名)向《中国企业家》表示,他和许多同事私下交流得知,未转签劳动合同的大部分员工,年终奖和分红收入有的减半,有的比以前直接打了两三折,“下降幅度惨不忍睹”。而即便已经按照公司规定转签了劳动合同的员工,有的年终奖和分红也降了20%~30%。
宗庆后在世时,据报道,2019年、2021年至2023年,娃哈哈每年给员工发放了约6亿元年终奖。而今年春节前,娃哈哈罕见地没有像往年那样,公布年终奖总金额,只公布了全年薪水总额。
今年1月23日,娃哈哈新春青工团拜会上透露,2024年娃哈哈共给一线员工发薪24亿元。但去年总共发了多少年终奖,外界不得而知。
很多老员工怀念起了过去的时光。
在王刚看来,宗馥莉把宗庆后实行的那一套在逐渐推翻。过去一年,宗庆后时期重用的很多高管都被换了,而宗馥莉大刀阔斧的部门撤并也导致大批人员流失;宗庆后时期形成的企业文化——“家文化”,也正在被打破。如去年12月,娃哈哈持续20余年的通勤班车接送服务,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多条线路被取消了。
未来该何去何从,对这些在娃哈哈工作了半辈子的老员工来说,有人感到迷茫,有人已经开始去讨说法。
争议的焦点
王刚告诉《中国企业家》,这次年终奖被减半的老员工大多都在娃哈哈工作了二三十年。他们认为原因是,今年1月,公司要求大家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旗下公司,他们都不同意改签。
目前,他们给宗馥莉发过邮件,也找公司领导讨说法,但都没人理会。
对于2024年部分员工年终奖减半及考评标准是否有变化等,《中国企业家》向娃哈哈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
此前1月下旬,社交平台上,也有一位账号名为“娃哈哈30年老员工”的人喊话宗馥莉。他自称是娃哈哈下沙基地的基层员工。据他了解,娃哈哈下沙基地的521名员工,已改签劳动合同的员工,年终奖、分红和2023年一样,正常拿到了应得的奖励;但像他这样拒绝改签劳动合同的几十名员工,年终奖和分红都被毫无例外地扣掉了50%。
王刚和李文均向《中国企业家》表示,上述老员工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然而李文的疑问是,为何2024年娃哈哈的业绩和利润都超过往年,但年终奖和干股分红的发放情况却成这样。
据了解,宗馥莉曾在2024年底经销商大会上宣布,娃哈哈的业绩已拉齐到了10年前的业绩规模。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10年前(2014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为720.43亿元。按此测算,娃哈哈2024年营收应达到了700亿元。2023年其营收规模大约为500亿元,相当于2024年多增长了200亿元。
有知情人士也向《中国企业家》透露,1月初,宗馥莉就曾召集部长们开会,其中一项重要议题便是,发年终奖之前完成员工劳动合同转签,签了的人发年终奖和干股分红,不签的人不发。
但在王刚看来,2024年的年终考评,既无标准,也不透明。他告诉《中国企业家》,2024年的年终考评,既没有公司统一的红头文件,考评过程和结果也不清晰。
另据报道,有娃哈哈员工透露,“往年考评,都会发布书面文件公示考评的具体标准,然后进行述职、打分、公示、排名。奖金发放前也会公布具体的金额。但2024年考评,没有公布任何考评标准,只让员工交了一份简单的述职报告,然后就出结果了,流程很不透明。”
2024年的年终考评也更为严苛。据报道,娃哈哈的年终奖金,由年终奖与干股分红构成,员工年终考评等级会影响其年终奖发放金额。过去,娃哈哈通过年底评定将员工分为A、B、C三档。然而,2024年娃哈哈的考评方案较往年有所不同。公司规定评定档次分为A、B、C、D四档,字母越往后,代表档次越低。而在2024年年底评级中,C、D档的员工比例显著增加——集团的核心业务部门,评级为C和D的员工比例占到45%;其余部门评级为C和D的员工比例则达到50%,也就是大量员工打分处于低档。
历史难题待解
自2024年2月执掌娃哈哈起,宗馥莉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去年9月的职代会上,宗馥莉称,要打破娃哈哈的大锅饭。她直言,娃哈哈内部仍存在着“搭便车”“坐快船”的思维惰性。“在娃哈哈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而有的人却慢慢懈怠了,想躺在功劳簿上。”
于是,她引入绩效这条“鲶鱼”,称是为了打破大锅饭,强调员工收入与绩效挂钩。
有娃哈哈员工告诉记者,宏胜的薪资结构是年薪制,而娃哈哈集团的薪资结构是基础工资+奖金+干股分红。如转签合同至宏胜及旗下公司,则意味着没有干股分红了。王刚告诉记者,转签合同变成年薪制后,收入至少减少1/3。
干股分红是娃哈哈特有的制度。1999年起,娃哈哈实行全员持股制度,员工通过职工持股会持有公司股份,并享有分红收益。2018年,为了打破大锅饭,激发员工积极性和活力,娃哈哈将员工手中股权高价回购,并承诺以干股分红的形式发给员工。多位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此后几年,干股分红还和以前一样正常发放。
干股分红也是娃哈哈老员工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在娃哈哈工作22年的基层研发员工(2024年年底已离职)告诉《中国企业家》,每年干股分红收入起码占他全年收入的50%。如开头娃哈哈老员工在信中所说,“我每个月到手工资只有3000多元,年终奖和分红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笔收入。”一位知情人士也告诉记者,如转签合同,员工年收入无形中便少了好几万元。
这也是部分娃哈哈员工拒绝转签合同至宏胜及旗下公司的原因。
因要求员工转签合同、以及传出取消干股分红等事宜,去年就曾闹了一场风波,将娃哈哈老员工和宗馥莉改革的矛盾公之于众。去年9月,因宗馥莉要求员工转签劳动合同至宏胜,以及传出或取消干股分红等,几十位娃哈哈的老员工发起集体诉讼维权,将宗馥莉和娃哈哈告上法庭。
或是为了安抚员工情绪,去年9月,当时刚正式接任董事长的宗馥莉在娃哈哈职代会上承诺,“娃哈哈2024年不会取消干股分红、薪资结构没有变化。但分红将基于个人的岗位绩效,而非仅凭过往的资历或级别来分配。”
但到了年底,很多老员工发现,之前他们的担心发生了,于是激起了部分员工的情绪。
如今,改革的阵痛难以避免,外界更关心的是,宗馥莉会带领娃哈哈这艘大船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