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2日 16.6°C-17.6°C
澳元 : 人民币=4.62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组图)

1天前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上任一个月,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一出手便横扫一片,从邻居、盟友到对手,无一例外,被大棒威胁或者伤害。

然而,这场关税大戏的第一幕,无论涉及的国家、反转的次数,都让人眼花缭乱。

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原委和影响,BBC中文梳理经常被讨论的五个迷思进行分析和解读,以飨读者。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组图) - 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美国对加、墨征收关税真的高于中国?

特朗普上任后第一波关税,让舆论瞠目结舌——为什么特朗普对中国征10%关税,却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25%关税。

后两者不仅是美国的邻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加拿大还被认为与美国有特殊关系,两国间有世界上最长的无防御边界,在各种国际事务中长期扮演彼此坚定的盟友。

中文互联网上,则有不少欢呼雀跃之声,问答网站「知乎」上「特朗普第二任期为什么要急于同中国搞好关系」的帖子冲上热门。

加拿大原副总理兼财长、已宣布将竞选总理的弗里兰称其为「对美国最亲密的朋友、你的盟友、你的邻居、你在全世界最好的伙伴的背叛。」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组图) - 2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特朗普近期表示,加拿大如果并入美国,可以免关税。

但实际上的最终效果却大相径庭,对于加拿大、墨西哥,仅仅在宣布加征关税的三天后,特朗普宣布暂缓一个月对加、墨征收上述关税。《经济学人》称其为「史上最愚蠢和短命的贸易战」。

对中国加征的10%则如期征收,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测算,特朗普第一任期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维持在19.3%。而长期以来,美国对加拿大产品的平均关税几乎为零,对墨西哥产品也仅为0.3%。

换言之,如果此轮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成功实施,那么对加拿大的平均关税将从0上涨到20.5%(因部分产品征较低关税);墨西哥从0.3%上涨到25%;中国则从19.3%上涨到29.3%。但实际上,目前只有对中国的加征关税措施真正兑现。

钢铝关税对出口大国中国真的没影响?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组图) - 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墨西哥一家钢铁工厂

不到一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

这就涉及到关于贸易战的第二个迷思:钢铝关税难道不是针对产钢大国中国吗?

如果翻开账本,最受伤的还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占美进口钢铁总量的22%和12%,而且都是主要供铝国;再加上一个巴西,占比在二者之间。

于是,弗里兰又痛斥「25%的钢铝关税如同对准北美自贸伙伴的匕首」。

而作为全球最大钢铝生产国的中国似乎受伤不大,经过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中国输美钢铝已经被压缩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过去7年,中美围绕钢铝贸易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2018年3月,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的全球性关税,之后对墨西哥、加拿大、越南、英国和欧盟进行豁免。后又对中国加征了反补贴税。

中国钢铝此后借道越南和墨西哥进入美国——2019年,越南对美钢铁出口量增长37%,成为美国第三大钢铁进口来源;2023年,墨西哥成为中国铝材最大出口目的地,而墨西哥对美钢铁出口中一度约30%源自中国。

拜登时代试图封堵这种行为,2024年7月美国严格要求,从墨西哥钢铁进口必须是在北美熔铸的。实施首月,墨西哥钢铁对美出口量下降18%,其中中国转口份额缩减至不足5%。

不过,供应商继续迂回,越南、土耳其等替代中转国对美钢铁出口量同比增长23%。

美国最终还是购买了不少产自中国的钢铝,而且还额外承担转口费用。美国本土钢价较2018年上涨42%,汽车制造成本增加5%-8%,反而削弱制造业竞争力。

特朗普此次上台后,干脆一刀切,没有例外,所有输美钢铝全部加征关税,自然也将影响中国。

但也留了「口子」——3月12日生效,在那之后,关税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实施,将关系到是否「猫捉老鼠」旧戏重演。

对华加征关税,为何香港承受附加伤害?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组图) - 4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美国加征关税时已经把香港视为和中国大陆同样的关税区域。

香港和中国大陆在世贸组织里是不同的关税区。以美国为例,国会在1992年通过《美国—香港政策法》,授权政府在1997年后继续在贸易上区分对待香港和中国内地。

于是,一河之隔,从关税到出口管制,天差地别。这就为香港创造绝佳机会——转口贸易。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庄太量解释,香港在转口贸易中收取「手续费」获利,以2018年为例,转口贸易量是香港GDP的三倍左右,香港只要收取6%左右的服务费,规模就能达到GDP的20%。

多年来香港利用独特的独立关税区优势,成为全球第七大商品转口港,支撑起四分之一的香港经济。

然而,特朗普此次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同时首次明确将香港纳入同样征税范围,直接冲击香港独立关税区地位。

单看对美出口,香港2024年对美出口总额达2956亿港元,其中约90%为转口贸易。而且香港不仅转口中国内地的货物(约占60%),还转口台湾(11%)、新加坡(7%)、韩国(5%)、日本(5%)产品。这些来源国的商品如果要输美,可能会增加关税成本,香港转口港的排名将面临下滑。

此外,特朗普取消此前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免税的条款,范围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直接打击了Temu(拼多多海外版)、Shein等依托香港物流枢纽的跨境电商平台——这些企业30%-40%的销售额依赖美国市场。

不过,仅仅三天后,白宫出人意料地表示,恢复小包裹免税,直到商务部长确认「已建立充分系统以全面、快速处理和征收关税收入」为止。

「香港不会轻易失去独立关税区地位,因为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由世贸组织承认,并由香港特区《基本法》保障。这种国际公认的地位,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给予的,也不能被某一个国家任意废止。」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吴靖表示,如果某个国家,例如美国,不承认香港是独立关税区,那只会影响到香港与该国的进出口贸易。

但以美国的影响力,这种做法确实有扩散的可能。前欧盟驻港澳办事处主任高宇驰(Thomas Gnocchi)在去年8月离任前向BBC中文表示,在欧盟看来,实施「去风险」政策时,香港已和内地没有区别,在贸易和科技禁运上,基本视为一体。

盟友台湾为何被「芯片税」威胁?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组图) - 5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积电的无尘车间

1月20日一过,台湾似乎要重新认识这个太平洋对岸的朋友——原本是获得两党支持的「民主前哨」,一夜之间却成了垄断芯片制造的打击对象。

特朗普指出台湾在美国的芯片市场中占有98%的份额,因此放话称将对台湾半导体厂征收最高可达100%的关税,期望借此促使其迁至美国,将芯片制造变为「美国制造」。

实际情况没有特朗普说的那么夸张。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的逻辑芯片中,有44.2%来自台湾,存储器芯片则有24.4%来自台湾。而台积电的前两大客户均为美国公司(苹果和英伟达)。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艾力克斯·卡普里(Alex Capri)表示,说到底,特朗普会大力推动台积电将更多制造业转移到美国。

相比特朗普的「大棒」,拜登更倾向于用「胡萝卜」,他主导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390亿美元补贴,吸引企业回美国建厂。特朗普的看法则是,关税威胁比补贴诱惑更能促使企业行动起来。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副总裁艾泽尔(Stephen Ezell)表示,短期看,若芯片关税落地,苹果、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巨头成本将飙升,导致台湾订单流失;长期看,如果对台湾芯片征收100%的关税,而中国芯片仅面临25%或更低的关税,中国芯片制造商将获得竞争优势。

四处开火的特朗普究竟想要什么?

特朗普的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没有贸易是免费的》(No Trade Is Free)一书中表示,征收关税并非目的,而是为了最终实现贸易平衡,因此他主张普遍征收关税,并逐年提高税率,最终消除巨额贸易逆差。

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Stephen Ira Miran)撰文阐述了一系列征收关税的评估标准:目标国家是否对美国实施对等关税;该国是否操纵本国货币汇率;该国是否尊重美国的知识产权;该国是否履行了北约的经费义务;是否在联合国投票反对美国的提案;其领导人是否在国际场合作秀反对美国。

斯蒂芬·米兰甚至提出,应该质问目标国家,让其在「对美出口商品被征收关税」和「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之间做出选择。而对方的回答,将被作为是否对该国加征关税的评判标准。

特朗普贸易战2.0:解读关税大棒对中港台的影响(组图) - 6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特朗普第一任期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但实际履行的内容甚少。

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特朗普发言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他打算通过普遍征收关税,让全球企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美国本土建厂生产产品;要么继续从海外工厂进口商品到美国,但需缴纳关税。其背后的逻辑是,若能收取大量关税,就能增加财政收入,进而减少国内的所得税,营造低税环境,促使企业回到美国建厂,推动美国再工业化。

直白地说,特朗普的打算或许是重塑美国税收体系,让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都缴纳关税。如此一来,美国国内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将会减少。这一提议对大多数美国民众而言颇具吸引力。

这个美好的愿景有个问题——其他国家不会束手就范。前车之鉴还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台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的平均关税从40%提高到了47%,立即引发了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的反击,结局是1932年全球贸易总量相较于1929年暴跌了66%,底特律的汽车难以销往海外,中西部农场的粮食堆积如山,无法卖到欧洲,只能任其腐烂。

1934年,美国贸易政策转向,此后几十年间,美国不断降低关税,成为自由贸易的主要倡导者和受益者,直至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关税政策再次转向。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