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9日 24.0°C-26.8°C
澳元 : 人民币=4.54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追踪到底|“一口价”黄金实际重量成谜 损坏后维修困难

2024-03-15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雪丹

黄金首饰因其兼具保值与审美属性而备受欢迎。现在年轻消费者也很喜欢购买黄金饰品,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各家金店也争相推出克重轻、售价低、设计感更强的金饰产品。例如生肖吊坠、卡通形象坠饰、串珠手链等,这些外观别致又轻巧的黄金饰品,往往不按克重计价,而是“一口价”,即售价包含工费在内,按固定价格销售。

据了解,当前金条、素圈等大部分简单款式的工费区间一般位于5~30元,折合当前的金价工费占比不到5%,如果消费者购买“一口价”黄金实际单价更高。近日,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就显示,黄金首饰投诉量大幅增加,“金豆”等产品实际含金量低于宣传标识等情况大量发生。

“一口价”黄金饰品维修难 置换价格多亏本

去年9月,王女士于成都泛悦城市广场六福珠宝购买了一件和田玉串珠搭配黄金坠饰的手串,购买价格为2千元。“当时就是想送自己一份生日礼物,本来也比较喜欢黄金,这个手串上的黄金‘招财猫’坠饰很可爱,寓意也好,就毫不犹豫买了。当时有询问店员黄金部分的重量,店员表示这个是属于’一口价’销售,不能告知克数。结果戴了两个月,黄金的吊坠就压出了凹槽,挂钩也断了,简直影响美观和使用。致电店铺,店家说这种工艺就是空心的,佩戴的时候要自己多注意,这种凹槽没办法维修,只能换,但是置换的话要按照当日金价称重。”在听到这个回复后,王女士很生气,觉得自己是按“一口价”购买的,这个吊坠感觉重量非常轻,如果按现时的金价来换购,肯定“巨亏”。

王女士购买的金饰出现较大压痕

就王女士遇到的问题,封面新闻记者向六福珠宝店铺了解情况,店铺工作人员表示:“该类3D产品因为工艺问题,基本都是空心的,在佩戴时要注意不要同较硬的物体磕碰,否则比较容易产生压痕,出现相关问题的话确实无法修复。”记者询问如何保证售后时,店员表示,只能换新,可以按照实时金价按重补差价置换。

记者调查

“一口价”产品比实时金价更高 回收变数多

3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几家珠宝店,发现金店在售卖“一口价”黄金饰品时基本都未在标签上标注克重。在春熙路的周六福,记者询问店员一款黄金串珠手链和刻有纹饰的手镯重量,店员表示这个是“一口价”,因为工艺原因,工费较高,没有按照克数售卖,也不愿意称重。在询问关于后期回收或置换的问题,店员表示如果有损坏,可以在同品牌店铺换。如果要换成非“一口价”产品,只能按照实时金价称重置换。因为这两款产品都是空心的,手感也比较轻,记者对比了同等价格的“古法硬金”产品,感觉重量差异还是比较明显。

律师说法

消费者具有知情权 一口价”黄金饰品也应该告知重量

珠宝店在售的“一口价”黄金饰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基本无法得知该黄金首饰的重量,询问店家也不会告知,该状况是否合理?针对此问题,记者咨询了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的刘元涛律师,其表示站在法律的角度,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珠宝店作为经营者,负有真实、全面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的义务。黄金克数是影响黄金质量、规格、价格的重要因素,即便是非按重量计价的黄金,商家也应当如实告知黄金克数等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针对王女士遇到的置换相关问题,律师表示,消费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应该注意:第一,《质量保证单》如果明确了维修、调换规则的,可以根据相应的条款要求维修、调换。第二,如果有证据证明商家存在隐瞒、欺诈行为的,可以注意留存相应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则主张退一赔三,要求商家增加赔偿商品价款三倍的金额。

在购买一口价黄金时应该注意:第一,若以保值、流通为目的购买的,则不建议选择购买一口价黄金;第二,购买一口价黄金时,可以要求商家说明克数、价款或者要求称重,如果商家拒绝说明的,可以拨打12315以“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为由对商家进行投诉;第三,要求商家提供《质量保证单》,在购买时明确维修、调换规则;第四,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有证据证明商家存在隐瞒、欺诈行为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