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再回故乡,发现祖宅已被拆
上次中印战争,这位澳洲华人帮了祖国大忙,但回国后却发现自家祖宅都被拆了...(组图)
56年前的中印战争,这位澳洲华人给了印度一记响亮耳光
去年,印度的小朋友们又调皮了,竟然敢跑到中国边境来搞“野炊”,还搭起了帐篷准备露营,难道他们忘了,56年前,就是因为他们的调皮挨了咱们好几个大耳刮子。
56年前,中国刚刚经历了朝鲜战争、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交恶等等大伤元气的事件,印度也是瞅准时机挑起战端。
为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对“争议领土”的主权合法性,海内外的中国学者们纷纷找出各种铁证,其中一份非常关键的证据,由一位澳洲华人提供,正是这一份证据,给了印度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位澳洲华人就是出生于江苏南通的历史学家王铃。
王铃的名字,别说现在,就是在当时也很少有普通人知道。但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
因为他有个师傅,叫做李约瑟,是个英国人,王铃和自己的师傅李约瑟一起合作编写了一部后来鼎鼎大名的《中国科技技术史》,在这部书里,第一次提出了“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从此大家的历史考试也多了一道送分题。
在中印战争爆发后,已经移民澳洲的王铃想起自己在英国时,曾经在前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府上看到过一张印度地图,那张地图的中印边界线和现在中国政府的划分基本相符。
为了给祖国提供更确切有力的证据,他特意飞到英国,在浩瀚的资料库里找到了当时英国殖民政府绘制的印度地图,当场复制下来后交给祖国。
很快,中国政府依据这些事实驳斥了印度政府的无理要求,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也赢得了世界各国舆论的广泛支持。
当时著名学者陈寅恪在中国的资料库里也找到了类似的地图,但是王铃提供的来自英国的证据,在国际社会更有份量。
年青时为老师挡刀,移民后多次回国受阻
王铃的爱国精神,源自于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他是民国那一代大学生的典型代表。
年轻的时候,为了追求真正的民主自由,王铃作为学生领袖,经常与独裁的国民党政府作斗争。
当国民党政府为了让学生们没空参与社会活动,故意增加了学业负担,厉行各种考试制度,王铃带头抵制,写打油诗讽刺当局,气得学校差点要开除他。
后来,国民党政府派特务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捣乱,打伤了郭沫若和李公朴,王铃组织了声援大会,痛斥党国暴行。期间又被维稳,王铃掩护其他师生先走,自己挺身而出与“城管”搏斗,挨了一刀,幸亏没伤到要害。
郭沫若知道后,很赞赏这个年轻人的勇气担当,后来王铃远赴澳洲,郭沫若几次三番写信劝他回国,他觉得时机不成熟,都谢绝了。
直到70年代末,那场运动结束,他觉得时机来了,写信给中国领导们,希望回国探亲,并且可以无偿讲学。但信寄出去就石沉大海,直到1982年,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席宗泽院士之邀,王铃终于回国讲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1992年,离开南通50年之久的王铃终于回到了故乡。当地领导、民众热烈欢迎王铃和他的澳籍夫人露丝荣归故里。
但接下来尴尬的事情发生了,王铃想要尽快回祖屋看看,可是他的祖屋(原南大街朝阳楼巷6号)早已被拆除。另一处在友谊桥北巷17号和12号,是一座本地少有的上世纪20年代别具一格的‘洋式’建筑,本应该保留下来,作为文化景点留给后人。可惜,后来还是拆掉了。
为了缓解这尬尴的气氛,领导们建议用新房子来补偿,这样,他就住到了新的房子里,在故乡过起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两年后,王铃在编写《李约瑟回忆录》时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他的澳籍夫人露丝也将郭里园的房产变卖,回了澳洲,并将王铃的骨灰,按照遗嘱一半留在故土,一半带回澳洲。
如同他的人生,一半献给了中国,一半献给了澳洲。尽管几十年漂泊海外,一颗拳拳报国赤子心,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