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贸易战冲击 中国经济真的不行了吗?(图)
近段时间,中国经济前景备受热议。先是自2018年底以来,滴滴、京东、百度等中国一批大型互联网明星企业纷纷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近来由於受中美贸易战冲击,股市动荡、汇率波动,一些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遇到难题。再加上中国经济本就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以至於民间开始蔓延一种担忧经济前景的焦虑情绪。受“中国崩溃论”影响的港台和海外人士,更是由此看衰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面临严峻挑战
坦率说,近几年中国经济确实进入多年少有的高风险期。从大背景来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从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跌到6.5%左右,此前依赖的货币宽松和财政扩张的经济刺激方式不再那麽有效,那些严重依赖房地产的土地财政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後遗症。不仅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城市地价急剧攀升,企业用地成本高企,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出效应。金融风险仍然存在,经济“脱实向虚”尚未被完全逆转,结构性的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隐患。
2015年的股市大震荡,造成前所未有的股灾,数万亿元人民币的居民财富在股灾中蒸发。与此同时,民间金融信贷野蛮生长,非法配资不计其数,各地省市出现千百起信贷诈骗和大量网络借贷(P2P)暴雷事件。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因各种债务违约或政策收紧而面临倒闭,还曾出现“国进民退”的大争论。一向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开始大规模收缩,包括百度、京东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像甲骨文这类世界科技巨头的中国业务部门都开始纷纷裁员。2018年以来各企业的裁员潮,更是触动人心,引发民众对前景的担忧,以至於连中国总理李克强也发出警告,要求各地“守住不发生大规模失业的底线”,足见中国的失业压力之大。而恰在这个关口,中美贸易战爆发并持续升级,美国突然升级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关税,而且展开了对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的定点打击,这无疑会加剧中国经济困境。
质言之,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严峻困难。2017年中国政府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写入十九大报告。而2019年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也坦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以及重申今後“风险挑战更多更大”,随后成立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都印证这一判断。
冲击因素不一而足
应该看到,造成近年来中国经济困局的原因不一而足,诸多倒闭、失业等经济现象其实分属不同领域,需要具体分析,才能发现中国经济内在逻辑和看清未来前景。
第一种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难免的阵痛,比如经济增速降低和淘汰过剩产能。经济增速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政府主动放弃了以大规模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所致,以损失一定的经济增长为代价,推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中国经济立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以此挤压前些年积累的经济泡沫,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平、环保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宏观目标的约束下,中国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的过剩产能,一些高污染企业也被迫关闭或是外迁到东南亚等地,这难免造成经济阵痛。
第二种是政策出台太过理想化,在执行过程中手法粗暴造成的问题。比如,北京主动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由於执行部门的一刀切,一度造成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困境和加剧P2P爆雷事件。再如,在重大外事活动和环保政策执行中,一些地方一刀切对中小企业的生产进行限制甚至停产,极大干扰了企业经营。针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纠偏,比如金融政策更注重系统协调性,污染整治也提出“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但反过来说,金融领域经过两年的整顿和制度建设,金融领域的整体性风险大为降低,已朝着更健康稳健的方向发展。而在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压力下,企业的环保成本虽然有所升高,但也让中国经济向更加环保和高质量的方向转型。
第三种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的正常结果,互联网企业的收缩和裁员便是如此。由於在此前资本泡沫大潮的背景下,中国一些互联网企业经历了疯狂的扩张,现今在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收紧下,资本退潮後互联网企业开始理性收缩,更多还是国内资本市场运行规律下的理性选择。这其实有助於挤压过度泡沫,利於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种是众所周知的中美贸易战冲击。贸易战不仅直接冲击中小外贸企业,而且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加剧了中国股市、汇市的波动,加大失业压力。而近几年中国外贸企业基於劳动力、地价、环保等成本上升而出现的产业外迁现象,将随着贸易战加快进程。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政府已在积极应对。比如扩大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以更大的开放缓冲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出台《外商投资法》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政府更是罕见大幅度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中国经济的基础坚实
纵使如此,实事求是地讲,在贸易战的冲突和经济转型的外扰内困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非但远没有一些人想像得那般难堪,反而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迹象。比如,中国居民储蓄率依然很高,消费势头强劲,而一季度工业、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数据也相对可观。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一季度GDP增长6.4%,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7%,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前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却对中国经济增长上调0.1个百分点。彭博此前已有报导称,渣打银行(SCB)对中国50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中国政府政策措施的效果显着,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跳升至十个月来最高水平。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虽然确实面临挑战,但总体上还是发展平稳,甚至略好於预期,并没有因为中美贸易战发生颠覆性变化。中国政府因应内外困境的压力,加快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着手进行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这些举措有助推动市场信心好转,激发经济内生动力。概言之,对中国经济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也要看到经济底层所发生的深刻结构变化。更为难得的是如何理解中国在进行主动经济结构转型这一事实,而现今很多经济困境其实都是转型阵痛期的代价,中美贸易战只不过是在放大这个过程。
当然,面对民间的焦虑情绪以及企业遇到的困难,中国政府也应该通过更明确的方式安抚民心,关心企业困难,注重政策出台与出行的科学性,稳定市场预期。只要中国政府自己不瞎折腾,能够充分调动政策工具,合理应对,那麽中国经济不仅不会崩溃,反而可藉由贸易战压力推进一些制度性改革,从而对经济转型和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