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香港的表态,为何如此不“美国”?(组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微言】
在香港近来的动荡和风波中,暴力分子不断升级态势,不惜通过停滞香港基本经济运行秩序的手段来达到其政治目的,近日更发展到在机场殴打内地游客和记者。尤为荒唐的是,动乱参与者罔顾家国大义,肆意引入外部干涉者却丝毫不以为耻。冲击立法会后在讲台上张挂港英旗帜,在示威现场挥舞美英国旗,和美国领事馆官员会面,跑到美国政客的推特下面去留言呼吁美国尽快通过新的制裁中国的法案……种种画面,不一而足。
尽管这些示威者对美国寄予了厚望,但从目前美国方面主要政治人物的公开表态来看,可以发现特朗普和国会对香港示威的定性存在明显分歧。8月1日特朗普在采访中将发生在香港的冲突定义为“骚乱”,并明确表示“这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事,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8月13日发推说尽管香港问题很棘手,但他希望最终会和平解决。14日的最新推特则开始和习主席套近乎,甚至试探性地发邀请要和习主席会面。
《纽约时报》批评特朗普在香港问题上的公开立场身段太软。相较之下,国会中两党的主要人物,调子确实要高的多。民主党方面身为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共和党方面在参议院身为多数党领袖的麦康奈尔,都发推表示高度关注香港的自治和自由状况。
时间再向前推两个月,6月13日,也就是香港立法会被冲击之前,新泽西州众议员史密斯和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卢比奥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领头提交了“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 (H.R. 3289, S.1838)。该法案试图重新延续1992年香港回归前通过,但已经于2007年过期的《美国-香港政策法》。该政策法还未通过之时,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就向美国进行过严正交涉和反对,因为作为美国国内立法,该法当时实质上为美国从政治上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开了绿灯。
这次用“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改头换面重新出现,从共同提案人的角度来分析,涵盖了民主及共和两党中的议员。众议院版本的共同提案人有11位,其中民主党5人,共和党6人。参议院版本的共同提案人有9位,民主党3人,共和党5人,以及独立党派1人。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主要以东北部,南部和加州的议员为主,中部地区占比很小。
该草案13日被提交之后,佩洛西于19日公开表达支持,并表示要推动立法过程。参议院那边掌握议事议程大权的麦康奈尔,也就是交通部长赵小兰的老公,本来就是1992年政策法的提案人之一。提案人史密斯和卢比奥则都是美国2001年设立的专门评估中国人权和法治状况的“国会和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的成员,和佩洛西一样, 对中国的内政问题也都更倾向于采取对抗的立场。
所以综合来看,国会两党中的实权人物在香港问题上都比特朗普要蹦得高。要理解造成这一表面差异背后的原因,就需要从美国行政和立法机关所遵循的不同政治逻辑入手。
特朗普这边,在香港问题上公开放下身段,无非是因为美国已经进入了选举季,而经济表现一直是决定在任总统能否连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旦美国经济确定进入衰退,特朗普2020年连任的几率就将大大降低。所以对他而言,采取一切手段给美国经济兜底是高于一切的任务。
而恰恰就在特朗普发推的14日,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下跌800点,加上之前两个星期的跌幅,已经整整跌掉了7%。 现在让市场胆战心惊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联邦2年期债券和10年期债券的利率14日首次出现倒挂。在这之前3年期债券出现了倒挂现象之后,市场的关注焦点近来就一直集中在2年期债券的身上。因为根据既往50年的历史数据,一旦这种倒挂出现,美国经济百分之百出现衰退。考虑到这种前景,特朗普现在自然没有和中国翻牌的底气。这也可以从侧面佐证,为什么美国的商务部长在采访中,针对是否应该基于香港问题而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提问几乎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
反观国会这边,因为美国在2010年人口普查之后按照规定进行了国会选区重划,民主共和两党通过政治操作各自为自己在各州制造出了大量安全选区。像佩洛西和史密斯这样的老牌众议员根本无需担心自己会落选。
另外由于美国近20年来的政治极化现象将大部分州都分成了红(共和党)蓝(民主党)两个阵营,参议员一旦在自己所属党派占优的州获胜,也几乎就不用担心会落选。这样一来,无论是众议员还是参议员,都获得了在对外关系上采取极端立场的空间。不仅能获得特定利益集团的捐款,还能提升或巩固自己在党内的地位。
再加上国会因为议员众多,全国经济状况恶化的责任很难细化到议员个人。所以从最简单的成本收益角度来算计,在外交政策领域,发个推特,动动嘴皮子,唱唱高调或是提交一个法案对议员来说几乎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香港问题上国会和已经退休的希拉里都敢于高调干涉中国内政,而特朗普反而小心翼翼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暴力示威者所寄予厚望的美国支持其实全跳不出政治人物从自身角度出发的政治算计。如果还不信的话,回望2014年,同样的画面就已经出现过。
当年奥巴马借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顺访中国,在11月12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习主席表示香港“占中”是违法事件,支持特区政府依法处置。而奥巴马则公开澄清说美国没有参与任何煽动香港的抗议活动。身段和今天的特朗普没有本质不同。
不过就在几乎同时的美国时间11月13日,佩洛西和卢比奥就在国会提交了上文提到的“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只是一直到奥巴马任期结束,该法案也没有走完立法程序。
如果这次新的法案获得通过,对中美关系的冲击将要大于1992年的政策法,因为其内容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更加具体。国会中两党合谋,利用香港局势,收获一个更广泛干涉中国内政的机会。对外有地缘政治利益,对内有意识形态收益和政治捐款。对议员个人来说,于公于私都没有什么冲突。
当然算盘珠子打的这么响的前提是法案通过后的整体政治收益需要大于损失才行。14年这个法案没有通过,形势发展到今天,美国所面临的内外掣肘较之于当年更严峻。远的不说,佩洛西和麦康奈尔高调发推之后,五花八门的美国网民的跟帖中,除了支持的,也有督促佩洛西去弹劾特朗普以及攻击麦康奈尔只顾自己发财,不顾肯塔基州死活的。考虑到麦康奈尔自己在2020年也要参选连任,现在口头唱唱高调支持香港的反对派可以,等到需要动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去真的安排立法进程的时候,就算其席位保险,也断不会贸然行事。毕竟万里之外的香港反对派和自己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位置相比,孰轻孰重,小学生数学而已。
除了上面这种逻辑,也就是说行政、立法双方基于自己的短期政治利益确实存在真实的冲突,还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两边实际上是在配合着唱双簧。法案如果通过,特朗普或者其继任者这边,将来就可以利用它打太极,推卸责任,推翻在行政层面和中国达成的承诺,甚至进一步利用该法案。即使通不过,特朗普这边放软身段,先收获实利,国会那边则耍耍嘴皮子,通过香港反动派来极限施压,隔岸观火也会赚个盆满钵满。
对于美国行政和立法双方这种不同的公开表态和运作,真也罢,假也罢,也无论美国的强力部门背后是怎么打算, 香港的反对派总也逃脱不了棋子的身份。那么问题来了,你们是愿意因为美国政客动动嘴皮子就打鸡血一般让外部势力一本万利,充当干扰中国前进的绊脚石,还是愿意融入蓬勃发展的大势并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发展,本都是在矛盾中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在一步一个脚印中不断完善。既然你们这么心仪美国,就让美国总统肯尼迪来教教你们怎么做人吧: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