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是大非面前,青年亚文化也可以很“主旋律”(组图)
“守护最好的阿中哥哥!”“帝吧出征,寸草不生!”
香港乱局之际,原本没有交集的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携手出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围观网友纷纷表示看得感动。
正如帝吧“出征檄文”所说的那样,“我们帝吧将连同其他爱国组织形成爱国统一战线,共同发声,声援海内外同胞。”在国家利益面前,组织起来的网友展现出了非凡的力量,而在这种力量背后的则是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亚文化的独特发展脉络。为更好地剖析这一脉络,观察者网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孙佳山老师进行了专访。
【采访/吴立群】
记者:饭圈文化、粉丝文化一直是您关注和研究的对象。针对饭圈女孩儿这次的集体出征,您怎么看?
孙佳山:饭圈是新一代明星制度的产物。就东亚范围来说,这种文化最早诞生于日本,在韩国进一步发展成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模式。今天,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在中国发展到了新高度。同时,又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总量,因此粉丝文化的效应、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放大。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等核心问题上,一旦爆发,其能量也就显得非常可观。
这种出征行为本身并不是饭圈女孩的独创,大家熟悉的帝吧就有过多次类似的维护国家权益的网络活动。对于饭圈这次的表现,我觉得还是要辩证地看,不能捧杀;但对于饭圈女孩的爱国热情,还是应该予以充分地尊重和肯定。
记者:面对“港独”的暴行,饭圈出征、帝吧应援,两个原本关联不大的圈子,这次选择了站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青年亚文化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您如何评价这种维护?
孙佳山:饭圈是一个相对比较女性向的文化圈层,而在帝吧聚集的男性网友相对较多,两者属于不同的文化圈层。
尽管圈层不同,但他们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同代人。这一批在互联网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在不断登上社会舞台,他们同时也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电影、动漫、游戏等领域的消费主体。在亚文化领域,他们同样也是主力。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亚文化是一种主流文化之下的次级文化,其所积极寻求的是一种小众的文化风格。从历史经验来看,以青年文化为主体的亚文化往往表现出一种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不兼容甚至对抗的姿态。在整个20世纪,从东方到西方,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莫不如此。但在我国在今天,却出现了不同的路径。
被习惯性认定为不关心政治的90后、00后对“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就连中纪委的反腐专题记录片《永远在路上》都在B站上拥有很高的点击量,这种文化症候的颠覆性程度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年轻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是如此。《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等节目成为爆款,已经预示着青年一代正成为传统文化的消费主体。
从总体趋势来看,近十年来,尤其是在我国,亚文化愈发地呈现出主流化、商业化的特征。亚文化所标榜的“探索精神”、“小众品格”,已被文化资本、大众文化所一再调用。亚文化“亚”的特性开始消失。对主流价值、传统文化的拥抱,就是亚文化主流化的具体表现。
当代青年文化、亚文化迸发出的对于社会主流价值的热情和认同,正在为中国互联网时代所生成的非常独特的文化经验。对于这种独特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其影响可能会非常复杂。
记者:针对饭圈女孩这次的表现,大多数围观网友表示很支持也很感动。然而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严肃议题娱乐化,是反智的。对于这种指摘,您怎么看?
孙佳山:围绕饭圈现象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粉丝文化有一大特点,在于其影响并不局限于文化娱乐领域,而正在向政治、经济等多重领域持续扩散。粉丝们不仅可以为偶像购买庄园、购买地铁和飞机上的涂装广告庆生,还可以与偶像一起捍卫国家大义。可以说,粉丝文化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他们想当然的物化认知。
帝吧出征、饭圈出征可以视作为“主流政治进程之外的政治进程”。之所以这样定性,是因为我们的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活动其实并不知情,也很难提前预判,我们所能做的是提供积极的引导和监督。更进一步来说,面对青年文化、亚文化,我们应该有更包容的态度和更纵深的视野,引导青年文化、亚文化更好地迸发出先锋性、创造性。过去对青年文化、亚文化那些理直气壮的物化想象,那些鄙夷和忽视,并不是可取的端正态度。
记者:还有不同意见认为饭圈女孩与香港学生互怼,会加大两地年轻人之间的心理隔阂,也未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您怎么看这种观点?这也就涉及到了如何评价“主流政治进程之外的政治进程”的问题。
孙佳山:我个人觉得,这些想法都是属于站在一个比较抽象的完美道德的维度,去评判他人的行为,这是很苛刻的。作为主流政治进程之外的一种政治表达,目前看还远没到左右主流政治进程的地步。何况成年人都该明白,没什么事情是百分之百正确或者百分之百错误的,只要做事情,都会有相应的问题。所以对此,我觉得还是应该宽容看待。毕竟,“港独”的一些极端言论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不能让人说么?
饭圈的一些应援技巧确实真是厉害。在饭圈出征的具体表现中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实属正常,年轻人情绪上来了控制不住自己直接开骂,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现象,对此不要过分夸大和拔高,就像不能捧杀,道理是一样的。
相较之下,反倒是那些打着“革命”、“文明”旗号,干着“港独”勾当,实际上是被利用的炮灰群体,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阻碍地铁、殴打记者、围堵机场……这在文明社会当中,是正常现象么?
说起香港,我们总会觉得那是一个摩登都市,是国际金融中心。可是稍微看看香港文化的现状,不难发现这里的文化现代化的程度与其经济地位是严重不匹配的,还有大量封建余毒、余孽遗留在香港的社会生活之中。在香港电影中就有太多的例证。
在香港的现实日常生活中,装神弄鬼的现象频频可见,比如这次就有暴徒掘开了议员父母的坟墓。毁人坟墓,“扎小人”等都是典型的封建观念的表现,这在文明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些封建余毒、余孽没有被有效清理、清除,也就是没真正实现文化现代化之前,一些港人所期望的所谓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