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毁掉“九二共识” 蔡英文让“武统”加速到来(组图)
虽然十几年前蔡英文曾表示,两岸终将走向统一,但今天的蔡英文早已下定决心,坚持台独路线,全力毁掉有利于两岸和平交往的“九二共识”。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两岸之间的善意逐渐消失,敌意逐渐增加,武统声浪前所未有的占据媒体版面和两岸人民的心头。
回想四年前,两岸关系还是“朝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片和平繁荣的景象。短短三年多时间,在蔡英文所谓不要“九二共识”的维持现状下,两岸关系走到火车对撞的危险境地,这种转变之大,让人不敢相信。发生这种巨变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蔡英文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并且极力将它污名化、虚无化。
4年前大选时,蔡英文曾一再表示两岸关系将“维持现状”。相信不少人被她骗了,以为她会维持马英九时代两岸关系的现状。可惜,现实完全相反,蔡英文不改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持续在岛内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导向,将两岸关系推向对抗的轨道。后来蔡政府倒向美国,联美抗陆,两岸关系彻底陷入对抗僵局。
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并否认它的存在,让两岸关系进入火车对撞的险境。(洪嘉徽/多维新闻)
众所周知,“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基石。马英九时代,正因为两岸都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在2008年6月至2016年5月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大三通很快变成现实,两岸民众往来不用再转机香港,实现人流、物流直航畅通;并且两岸签署ECFA合作协议,促使两岸经贸往来更加自由、顺畅。同时,台湾开放大陆人民赴台旅游、读书,增加两岸民众之间的直接交往,让大陆形成一股赴台旅游、读书的风潮,“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一时传遍大陆。
九二共识下的两岸关系,充满的是温情和爱意;不过,这种造福两岸民众的现状在2016年被无情改变了。蔡英文上台后,她虽宣示承认两岸存在九二会谈的事实,但始终无法向前再进一步,勇敢承认“九二共识”,结果就是两岸关系逐步冰冻,大幅倒退。
或许蔡英文确实存在一种幻想,她以为只要民进党取得政权并且在国会席次过半,北京为了延续马时代的两岸荣景,也不得不向民进党妥协,甚至不惜丢掉“九二共识”。显然,蔡英文错了,北京有勇气和倾向台独的民进党交往,但绝不会放弃包含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可以肯定,只要民进党承认“九二共识”,北京就乐意与蔡政府交往,不承认“九二共识”则北京不可能与民进党一起分裂中国,制造一中一台或两国中国。
北京的底线很明确,“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交往的基础,这一点不可能有任何动摇。联合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强国都承认,两岸同属一中,北京不可能自己主动放弃这一事关国家主权的根本原则。民进党蔡政府想通过对抗,联美抗陆,否认“九二共识”的方式,来逼北京妥协、低头,完全是打错了算盘。以前未崛起的大陆不会退让,现在崛起的大陆更不可能后退分毫。
“九二共识”是两岸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探索出的一条既符合历史真实,又能为两岸搭桥铺路的智慧共识,无论是北京还是台北都不应该轻易舍弃。一个中国,主权统一,治权分裂,这是历史事实,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理上都是统一的中国,只是大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台湾认为中华民国代表中国。
台独的尽头是统一,蔡政府持续推动台独,让两岸武统的声浪越来越大。图为习近平视察山东舰。(新华社)
蔡政府违背历史真实,非要坚持台独路线,制造两国中国或一中一台,其最后的结果如现实所呈现,只会让两岸陷入双输的对抗,让台湾越来越被边缘化,被RCEP排除在外。承认“九二共识”只是让蔡英文回归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存在民进党所谓的矮化问题。中华民国宪法写的很清楚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都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两岸自然同属一中。所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完全符合法理事实,历史事实,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只是“台独”思维作祟。
想要台独又不敢光明正大的台独,只会极力否认“九二共识”制造两岸矛盾,蔡政府确实缺乏领导中华民国的能力。蔡英文心里或许认为自己是台湾国的总统,但现实是她是中华民国的总统,这种心理认知和现实的矛盾是民进党一系列错乱的根源。蔡英文敢消灭中华民国吗?她不敢也无法做到,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不答应,北京坚决反对,美国和国际社会也不会支持。
虽然不敢光明正大的消灭中华民国,但蔡政府还是会搞一系列有利“台独”的大动作,斗垮国民党,教科书去中国化,不承认“九二共识”等等,从各层面塑造台湾人民的台独思维,渐进的消灭中华民国。北京对此心知肚明,大陆人民不是傻子,很清楚蔡政府的台独本质。蔡英文分裂中国,对抗大陆,大陆自然也要采取反制措施,民间武统声浪此时爆发只是对蔡政府推动台独的自然反应。
“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共荣的基石,也是是否维护中华民国体制的试金石。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不仅给台湾内部制造纷乱,两岸关系也会陷入武统加速到来的风险。错误的道路不能再持续走下去,两岸人民需要“九二共识”下和平、繁荣的未来。蔡政府妄想毁掉“九二共识”,祸国殃民,注定被民众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