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6日 15.5°C-16.7°C
澳元 : 人民币=4.72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BBC:中国“清零”之战的政治经济红利,社会代价和未来变数(组图)

2021-10-04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10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1年,变异毒株导致的新冠疫情一直在中国境内此起彼伏。2月的广州疫情,7月8月由南京机场扩散至多地的疫情,再接着是9月福建和黑龙江省相继出现本地确诊病例,至今尚未完全停歇。

BBC:中国“清零”之战的政治经济红利,社会代价和未来变数(组图) - 1

全球科学界已达成共识,新冠病毒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人类必须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存。为什么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依旧坚持清零目标?这并非简单的公共卫生问题,背后还有政治经济红利和取舍间的博弈。

中国到目前为止都自视为清零政策的获利者。2020年,中国通过执行严格的内外管控,让疫情得以暂时消失,经济迅速重启,当年中国GDP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但2021年全球防疫格局和经济复苏趋势正在发生变化。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清零政策的可持续性堪忧,长期“闭关”会让社会付出巨大代价。

清零的代价和收益

BBC:中国“清零”之战的政治经济红利,社会代价和未来变数(组图) - 2
中国实行严格的入境管控和集中隔离政策。

美国华盛顿大学病理免疫系何迈医生对BBC中文分析称,现在谈长期绝对清零有一种奢望的感觉,“清零需要达到一些条件:现在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尚未清晰,谈清零就不太可能。而且新冠病毒有很多奇怪的地方,本来新冠病毒的毒性应该随着变异越来越低,但变异毒株Delta不是。所以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也还在更新。”

但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对BBC中文表示,“中国可能会从清零政策中受益,而不是为此付出代价。”

李兆波认为:“中国国内市场巨大。中产阶级数量比美国要多,所以并不急于恢复人口流动。此外,如果边境开放,人员流动意味着人员进出和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资金外流是(中国)中央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因此,中国并不急于开放经济。西方的开放模式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因为中国的经济始终是半开放,限制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清零政策下,发现确诊个案的中国城市会立即采取的多轮核酸检测和严格的封锁,限制居民出行。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房地产及金融学联席助理教授胡荣对BBC中文表示:“这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带来相当多困难和不便,同时大量的群体检测也费时费力。但在当地的传播得到有效的控制后,长期来讲,如果疫情不反弹,社会和经济生活则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得到较大幅度的恢复,同时比较安全的环境对人们的心理也有重要的影响,精神方面得到正面提升。”

虽然整体上中国经济复苏,生活恢复正常,但在微观层面上,不少企业和个人受到极大影响。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受到的影响和损失往往被放在中国经济整体复苏增长的大背景下,所以易被忽略。全民检测对于病毒防御的低效性和巨大的社会成本,属于得不偿失的做法。

9月福建出现疫情后,多个城市进行了多轮核酸检测。常住人口为500万人的厦门,已进行至少4轮全民核酸检测;莆田市常住人口约320万人,也进行了多轮核酸检测。

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九月底开始出现疫情,多市进行核酸检测。截止10月4日,约一千万人口的省会哈尔滨已经进行五轮核酸检测。其它城市也在进行多轮检测。

除此之外,多地封闭管理造成企业停工停产,有一些微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这些损失的数据滞后,目前无法具体量化。

何迈认为:“企业也是一种生命。很多企业倒闭,就没了生命。”

清零政策意味着对关口的严格管控,对人流和货物的严格限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指,“中国严防死守的做法基本上算做闭关。长此以往,可能破坏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努力。而封关也造成很多问题。”

疫情发生后,香港和中国内地严格封关长达600天,正常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九月底一名香港女警在打击水上走私活动中牺牲。金冬雁指出,香港近期出现的走私问题造成女警牺牲,也是代价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几十万中港家庭因为封关,其正常生活和交往受到影响,不利于两地交流,造成很多家庭的生活的不便。金冬雁说:“对两地人民的一体化造成伤害。”

“政治红利”

BBC:中国“清零”之战的政治经济红利,社会代价和未来变数(组图) - 3
清零政策为执政党合法性背书,并利于中国制度优越性的宣传

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清零政策要付出的代价,但该政策为执政党合法性背书,并利于中国制度优越性的宣传。政治红利驱动之下,该政策得以继续执行。

2021年的夏天,江苏疫情扩散至全中国境内后,中国国内曾经出现过与病毒共存的声音,但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高强严词反驳,强调“要将新冠疫情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公共卫生管理专家唐宁思博士(Dr Nicholas Thomas)曾评论称,中国的清零政策是衡量(中共)合法性的关键指标。其确诊病例/死亡比例相较于中国的人口规模来讲,中国确实做得非常成功。

截止9月29日,中国14.5亿人口中,约9.6万人确诊新冠病毒,4636例死亡。

但金冬雁认为,运动式防控在短期内做得好,能将疫情控制住。但并不可持续。因为这是用很大牺牲和代价换来的。长此以往,就只会剩下扰民和资源浪费。

此外,在新冠死亡统计方面也存在口径不一的问题。截至目前,美国官方数据是,全国3.33亿人口,3300万例确诊,68.9万人死亡。

美国华盛顿大学病理免疫系何迈医生的日常工作之一是鉴定死因并颁发死亡证。他对BBC中文记者表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的新冠死亡数据存在“虚报”的可能。美国真正死于新冠的人可能只有CDC公布的10%。

他解释称,美国甚至将死于车祸,恰好又检测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鉴定为死于新冠病毒。

未来的变数

BBC:中国“清零”之战的政治经济红利,社会代价和未来变数(组图) - 4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信息和研究更加公开透明的香港,研究显示科兴疫苗的有效力在几个月后降低。中国可能急需一款有效力更高的mRNA疫苗来帮助其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期达到用暂时的封闭物理空间的办法来提高其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率的目的。

引进国外现有成熟技术是最快的选择。但中国似乎倾向于自主研发mRNA疫苗。

截止记者发稿,中国尚未批准任何国外的mRNA疫苗,与此同时三支中国国内的研发团队正在进行mRNA疫苗的自主研发工作。

金冬雁指出:“中国疫苗的有效力确实不如辉瑞或者莫德纳疫苗。如果真正尊重生命,就该让中国民众接种更好的疫苗。为什么打死不批准国外的复必泰疫苗?疫情再来,是会死人的。”

BBC:中国“清零”之战的政治经济红利,社会代价和未来变数(组图) - 5
中国尚未批准任何国外的mRNA疫苗,与此同时三支中国国内的研发团队正在进行mRNA疫苗的自主研发工作。

经济复苏的竞争可能成为下一个关注点。全球与新冠病毒的较量进入第二年,欧盟和美国等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2021年上半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欧盟同比增长6.1%;中国同比增长12.7%。

而路透社则预测,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英国、欧盟和新加坡多地已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逐渐放开边境限制,恢复人员等往来。

与中国前卫生部长高强非此即彼的态度不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认为“围堵清零”和“与病毒共存”并不矛盾,他认为应该能深入讨论共存方针。

胡荣则认为,“恢复速度当然也取决于新冠病毒自身的突变发展进程和相应疫苗及药物研发的进展。一方面,如果新冠病毒逐渐流感化,那么全球防疫会相应的采取西方的与病毒共存的政策。但是如果新冠病毒继续产生破坏力更强的突变,那么全球防疫则会相应的采取更为严格的类似中国的政策。我相信全球最后的疫情恢复都会从西方的与病毒共存政策和中国的清零政策的具体实践中获取重要经验。”

“东西方的两种政策各有特点,很难简单比较,”她说。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咋说你好呢123123
咋说你好呢123123 2021-10-04 回复
明明是自己执行不了,就批判别人“清零政策”
tokie
tokie 2021-10-04 回复
自己清千,清百都成不了,看别人清零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不舒坦。
土澳居民kcN2Q
土澳居民kcN2Q 2021-10-04 回复
一边是清零下的人民安全感幸福感不言而喻,一边是到处病毒随时会被感染的恐慌,自己感觉一下
wongyl
wongyl 2021-10-04 回复
但朋友说很好啊,清零后,生活生产一切正常,反而很多发达国家封城两个月就撑不住了
老小孩
老小孩 2021-10-04 回复
金冬雁你个二狗子,中国投入那么大人力物力研发疫苗,为什么还要购买国外的疫苗?你脑子必须进水了。你有能耐你怎么没给香港研发出来一款疫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