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疫大对比:清零的中国、自由的美国、与病毒共存的新加坡,谁更强?(组图)
对于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有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无论是美国、欧洲、中国、还是新加坡,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新冠病毒无法被完全消灭。
这不得不给严格防疫的我们泼了一盆冷水,也因此很多国家选择了与冠病共存。而现在的全球的防疫政策是:中国“清零”,美国“共存”,新加坡中间站。
中国坚持“清零”,死亡人数少,但也容易紧张过度
对于中国来说,生命大于一切。所以中国选择了“清零”政策,对新冠病毒的零容忍。
从一开始,中国就走出了一条难以模仿的路:对病毒严防死守。
无论是疫情刚爆发时的全国“封城”,全员进行核酸检测。还是现在的发现确诊病例后,就抽丝剥茧,找到传播链,对相关地区暂时封闭检测。都没有停止过“清零”的政策实施。
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站了出来,但英雄永远是最累的。
在不久前,美国的《纽约时报》发表了名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坚持病毒清零政策?”的文章,表示中国成为了一个异类,连曾经坚持清零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选择了与病毒共存。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做出了明确表态: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中国将继续坚持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也就是说,哪怕再累,中国也坚持“清零”战略不动摇。
除此之外,中国也在加紧疫苗的研究,希望疫苗能带来更好的防疫效果。
为了让中国民众得到更好的防疫效果,就在今天,钟南山院士劝告大家等6个月后及时补上加强针,为了更大的安全性,一定要踊跃去接种这个加强针,疫苗在6个月后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中国清零政策的好处显而易见,大家能在中国放心的生活,以及因冠病而死的人数少之又少(相比于中国总人口来说)。
我们也能看到,近3个月,中国每天约20~100人确诊,中国的总人口约为16亿。截止到11日,已经有5697人因冠病死亡。
但这样造成的影响,却使一些政府人员过于紧张,一旦发现疑似确诊,就紧急“封城”。不好,而是有些反应过度。好比某市有人确诊了,市里的人还正常生活呢,镇里乃至村里都“封闭”了。这也算是中国“清零”政策的一个争议吧,谁都害怕出事,要求也就更严厉了。
美国选择“共存”,满足了民众的自由
对于美国来说,民主自由至高无上,这是自建国起,就刻在美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也是美国人民最为之自豪的地方。所以美国选择了“共存”,与新冠病毒共同生活。
如果说中国是靠着国家强大的执行力来防疫,美国就是靠着私人的力量挺了过来。比如辉瑞疫苗的研发,就是私人企业的行为,美国并没有进行投资支持。
据美国看来,新冠病毒暂时不可能被消灭,执行清零战略又会阻挡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人也会上街游行,表示抗议。种种情况下,美国开始与冠病共存,似乎是寄希望于群体自然免疫。
不只是美国,西方多国均选择的与冠病共存,包括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可开始走向与冠病共存,还有东南亚国家,也开放边境,与冠病共存。
今年10月份,一项被称为“抗疫优等生”的新西兰突然宣布,将一直以来坚持的清零政策改为共存路线,让全世界都感到突然和震惊。
随着冠病特效药的出现,美国也开始对外开放边境,允许国际游客入境。
新加坡“站中间”,期望平稳的达到冠病共存,却给民众很大压力
而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新加坡呢?在中国清零,美国共存的政策下,新加坡也走出了坡岛特色的抗疫模式,即被众网友笑称的“仰卧起坐式抗疫”。
尤其是自8月份开始,新加坡宣布走向与冠病共存的新常态后,就开始面临疫情的爆发。新加坡政府也没有像美国与冠病共存,彻底放开防疫措施,而是选择了时紧时松的防疫措施。
在疫情严重时,就收紧防疫措施,比如只许2人堂食;疫情平缓时,就放松措施,比如允许5人堂食。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戴尔弗斯尔教授认为,这一波疫情变缓后,新加坡会进一步放宽措施。虽然会面临新一波的疫情爆发,但还会减缓。再继续放宽措施,这样每一波的疫情会逐渐变小。
最后会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未接种疫苗的人士会接触病毒而形成自然免疫,病毒也会继续传播。
同样达到与冠病共存,新加坡的政策符合其国情:向中国这样“清零”,会对新加坡的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别忘了,新加坡只是一个岛国,需要和外界的沟通。向美国一样“共存”,又会将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彻底压垮,对人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从近期新加坡的政策可以看到,新加坡正追求全民接种,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放开防疫设施。轻症患者居家康复,染疫的重症患者住院治疗,逐渐走向全民感染,与冠病共存的新常态。
但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新加坡民众不知如何是好,朝令夕改般的防疫政策,给很多民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
我们也能看到,近3个月,新加坡从日增确诊58人,一直到现在的日增3000左右,新加坡的总人口约为545万。截止到11日,已经有540人因冠病死亡。
中国清零,美国共存,选择“仰卧起坐”的新加坡的防疫政策熟优熟劣?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