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抛族:抛弃求偶、结婚和生育,韩国人为什么不生娃了?(组图)
BBC曾报道说,韩国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词:三抛时代,指放弃三样东西——求偶、结婚和生育。
众所周知,韩国不仅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还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韩国的5100万人口将减少一半,甚至面临亡国危机。
越来越多的韩国女性选择做“丁克族”和“三抛族”,韩国女性为啥不生娃了?
01
“国家紧急状态”
周二下午,首尔下着小雨,艺珍在公寓为朋友下厨。如今,她一个人住在首尔郊区,享受单身生活。
吃饭时,其中一人刷到了个老掉牙的恐龙表情包。表情包里恐龙警告:“小心点,别像我们一样灭绝。”
她们都笑了。
现年30岁的电视制片人艺珍说:“很有趣,虽然这只是个黑色笑话,但我们确实很有可能会灭绝。”
艺珍与朋友都不打算要孩子,她们都是日益壮大的child-free族成员。
韩国有全球最低的生育率,且还在持续下降,每年打破自己保持的最低生育率纪录。据2024年2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的生育指数从0.8降至0.72。这是每名妇女预计生育的子女数。而要使人口保持稳定,这一数字应为 2.1。
长此以往,预计到2100年,韩国人口将减少一半。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的出生率都在下降,但没有国家像韩国这样凶猛。
韩国的人口未来不容乐观,照这样下去,50年后,韩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50%,服兵役的人数将减少58%,近一半的人口超过65岁。
韩国的经济、养老金和国家安全都岌岌可危,政客们宣布这是“国家紧急状态”。
近20年,历届韩国政府花了很多钱(确切地说是379.8万亿韩元,约2.07万亿人民币)来解决此问题。
比如生育夫妇可以得到大量资金,包括每月的育儿补贴、住房补贴和免费乘坐出租车、医院账单甚至试管婴儿费用都有补贴,但仅限已婚夫妇。
这些激励不奏效,韩国政客又想出了许多“天马行空”的方案,比如从东南亚雇佣保姆并支付低于最低工资的报酬,男性在 30 岁前生3个孩子可以免服兵役。
结果毫不意外,这些政策制定者被批评不了解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的真正需求。在过去的一年里,BBC走遍了韩国,与韩国女性对谈,了解她们不生孩子的真实原因。
5年前,年仅25岁的艺珍决心不结婚,挑战社会运行法则。在韩国,单身生活仅仅是婚姻的过渡期。但艺珍决定不结婚,也不生孩子。
她告诉记者:“在韩国,很难找到一个值得约会的男人,一个可以平等地分担家务、照顾孩子的男人。而且,在韩国,单身母亲会受到歧视。”
2022 年,韩国只有2%的新生儿来自婚外生育。
02
“永无止境的工作”
与社会运行法则相悖,艺珍选择专注于电视事业。她认为,无论如何,她都没有时间养育孩子,韩国工作时间出了名的长。
虽然艺珍的工作时间名义上是朝九晚六(相当于英国的朝九晚五),但她一般晚上8点才能下班,而且还要加班。回到家后,她只有时间打扫房子、做一点睡前运动。
她说:“虽然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它给我很多成就感。但是在韩国工作太辛苦了,我陷入在无休无止的工作中。”
艺珍说,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业余时间也要学习。
“韩国人觉得,如果你不努力提升自我,你就会落在后面,最后失败。失败的恐惧让我们加倍努力。”
“有时在周末,我会去打点滴,只是因为周一要工作,需要精力旺盛。”她漫不经心地补充道,对她而言这似乎很寻常。
艺珍与我采访的其他韩国女性有同样的焦虑——她们都担心万一请假生孩子,将无法重返工作岗位。
她说:“公司有一条潜规则,一旦有了孩子,我们就必须离职。”艺珍的姐姐和艺珍最喜欢的两个新闻主持人都曾如此。
03
“我知道的太多了”
一名28岁韩国女HR说,她亲眼目睹有人休完产假后被离职、不能晋升,她选择永远不生孩子。
虽然在韩国,子女出生的前八年,父母有一年的假期。但在 2022 年,只有 7% 的韩国新生儿父亲申请休假,相比之下,新生儿母亲休假的比例是70%。
经合组织国家中,韩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最高,但韩国的男女薪酬差距却最大,女性失业比例也高于男性。
研究人员表示,这证明女性面临一种职业选择,要么选择事业,要么要选择家庭。越来越多的韩国女性选择了事业。
记者在一个课后俱乐部认识了斯黛拉 · 申(Stella Shin),她在那里教5岁的孩子英语。
她轻声说道:“看看这些孩子,他们太可爱了。”但39岁的斯黛拉至今未育,这非她所愿。
斯黛拉结婚六年了,虽然和丈夫都想要孩子,但因为忙于工作和娱乐,生育窗口期溜走了。现在,她只好接受,她的生活方式让她“不能”生育。
她说:“生孩子需要辞工,在头两年,母亲要全职照料孩子。我会非常沮丧,因为我爱我的事业,不爱照顾别人。”
闲暇时,斯黛拉会和一群年长的女性一起参加 K-pop 舞蹈班。
生孩子后要休息两到三年,很多韩国女性都有这样的共识。但当我问斯黛拉,要不要和丈夫交替休育儿假,她用眼神打发了我。
她说:“我让他洗碗时,他就总会漏掉一点,我不能指望他带孩子。”
即便她想辞职、努力兼顾家庭和事业,她也负担不起,因为韩国的住房成本太高了。
在韩国,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首尔及京畿地区,绝大多数工作机会都聚集在那里,导致公寓及土地资源供不应求。斯黛拉和丈夫住得越来越偏,但即使只是在邻近省份,他们依然买不起房。
首尔的出生率指数已降至0.55,是全韩最低。
然后是私立教育的费用。虽然住房是世界通病,但私教问题是韩国特色。
从四岁起,韩国的孩子就会被送去上各种昂贵的课外班——从数学和英语到音乐和跆拳道。
在韩国,这非常普遍,如果选择退出,潜台词救是放弃了孩子的人生,在极度内卷的韩国,退出几乎不可能,这也导致了韩国拥有全世界最高的育儿成本。
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2%的韩国家长不送孩子上私教,有94%的家长觉得经济负担繁重。
身为补习班的老师,斯黛拉对此也感触颇深。她发现,韩国父母每月在一个孩子身上的花费高达700英镑(人民币6361元),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但不报这些课程,孩子就落后了。”她说,“和孩子玩耍时,我会想有一个孩子,但我知道得太多了。”
对一些人来说,过度私教带来的问题,并不仅限于经济方面。
现在和丈夫住在釜山的“敏姬”,想匿名分享自己的经历,她还没准备告诉父母,她不会生孩子。她说:“他们会非常震惊和失望。”
敏姬坦言,从童年一直到二十多岁,她并不快乐。
她说:“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开始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是为了考上公务员,最后是为了在28岁找到第一份工作。”
她还记得,她童年在教室待到深夜,死记硬背她讨厌且不擅长的数学。但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她说:“我被迫无休止地竞争,这不是为了实现我的梦想,而只是为了过平庸的生活。我太累了。”
直到现在,32岁的敏姬才开始感到自由,开始享受生活。她喜欢旅行,目前正在学习潜水。
因为不想让孩子经历她受过的苦,敏姬决定不生孩子。
“韩国不是一个能让孩子快乐生活的地方。”她总结道。她的丈夫想要孩子,他们曾经经常为此争吵,但现在,她的丈夫已经妥协。她承认,偶尔她会动摇,但很快就会清醒。
04
令人沮丧的社会现状
在大田市,全俊妍处于“丧偶婚姻”中。从学校接7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后,全俊妍会带孩子去附近的游乐场玩,为等丈夫下班消磨时间。她的丈夫很少在睡觉前回家。
她说:“我一开始不觉得生孩子有什么,我以为我很快就能重返职场。”
但很快,社会和经济压力来袭,她惊讶地发现,自己被迫“丧偶式育儿”。她的丈夫是一名工会会员,不帮忙照顾孩子做家务。
她说:“我感觉非常愤怒。我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男女平等,所以我更加无法接受。”
这是问题的关键。
过去的50年里,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韩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参加工作,女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妻子和母亲的可能性滞留原地。
沮丧之余,全俊妍开始观察其他母亲:“我当时想,‘哦,我的朋友在养育孩子时也很抑郁,我的邻居朋友也很抑郁’,我就想,‘哦,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她把自己的经历,画成漫画发到网上。她说:“这些故事从我身上喷涌而出。”她的漫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全韩女性都与她的漫画有共鸣,现在全俊妍已经出了三本漫画书。
她表示,自己已经过了愤怒和后悔的阶段。她说:“我只是希望我能更了解养育孩子的现实问题,以及成为一名母亲要经历多少事情。现在的女性之所以不生孩子,是因为她们终于有勇气谈论此事。”
全俊妍感到很难过,她说,很多女性被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因为在韩国“成为母亲,需要直面各种惨淡”。
敏姬说,她很庆幸自己有选择权。她说:“我们是第一代有选择的人。之前,我们必须生孩子。但现在,因为有选择权,我们选择不生孩子。”
05
“如果可以,我想生10个”
午饭后,记者回到艺珍的公寓,她的朋友们正在争夺她的“家产”。
艺珍厌倦了韩国,决定前往新西兰生活。有一天早上,她突然意识到,她不必一直住在韩国。
她做了些研究,看看哪些国家性别平等方面排名靠前,结果新西兰明显胜出。她几乎难以置信地说:“在新西兰,男女竟然同工同酬,于是我选择去新西兰。”
我问艺珍和她的朋友们,什么东西可以说服她们改变主意。
敏盛的回答让记者感到惊讶。“我很想生孩子。如果可以,我想生10个,记者问道:“所以,是什么阻止了你?”这位27岁的女孩告诉我记者,她是双性恋,想要找一个同性伴侣。
但同性婚姻在韩国是违法的,未婚女性一般不允许使用捐精者的精子受孕。
她说:“希望有一天这种情况会改变,我能够和我爱的人结婚生子。”
艺珍的朋友们表示,韩国的人口状况岌岌可危,但讽刺的是,想成为母亲的女性不允许成为母亲。
看来,政客们还需要时间,来慢慢理解韩国人口危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年3月,韩国总统尹锡悦(Yoon Suk Yeol)承认,发钱生孩子的做法“没有奏效”,因为韩国陷入了“内卷”。
他说,他现在认为低出生率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但相应的措施还有待出台。
2024年3月晚些时候,记者采访了现居新西兰的艺珍,她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三个月。
她喋喋不休地谈论着她的新生活和朋友,对酒吧厨房工作赞不绝口。她说:“现在,我的工作与生活更平衡了。”她每周都有时间与朋友见面。
她补充道:“我感到我在工作中更受尊重,人们也不那么挑剔。”
“我更不想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