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庆余年第二季》的疑问,王倦都解答了
直通大结局之后,《庆余年第二季》的另一个高潮才刚刚开始。
纵观《庆余年第二季》播出的大半月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剧情讨论的热搜,从演员到角色,再到外围话题发酵,剧中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有不错的讨论量,这在近几年的电视剧中,算是比较少见的。
作为《庆余年》整部作品中承上启下的内容,《庆余年第二季》的“爽感”虽然不敌从前,但这也是编剧王倦在开播前就曾经“预告”的,范闲从棋子变为棋手,却身处无法左右的棋局之中。正如他微博所说,《庆余年第三季》的范闲将掀翻棋桌,换规格再斗!届时,如今的这些所谓“不爽”,或许也能得以释放。
编剧 王倦
熬夜追完大结局,观众对于《庆余年第二季》的剧情也有着或多或少的疑问,娱理工作室联系到了编剧王倦,一起聊了聊观众的“不爽”和对后续故事的思考。
以下是王倦自述,根据对话实录整理。
《庆余年第二季》的“爽感”是什么?
在创作《庆余年第二季》的3年半中,我几乎不登陆任何社交媒体,但尽管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依旧收到了不少的催促。当然,这也代表着观众对于这部剧的喜爱和期待,正因为这些热切的期盼,我会要求自己花更多的心思,希望能把第二季做的既可以有第一季的色彩,但又有不同的地方。
《庆余年第一季》有了一定的成绩,我给我自己的压力也会更大。我常想着,自己不能辜负这些演员,不能辜负这么好的剧组,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创作更多精彩的剧情,给导演、演员们一个很好的拍摄基础和表演基础,让他们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范闲的死确实困扰我很久,因为这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作为第一季的结尾和第二季首先要解决的事件,如何去利用范闲之死去推动剧情,推动他和庆帝之间的关系及情感交流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既然已经有了这个事件,我也想借由它来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父子之间,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去会面,又会有怎么样的碰撞?解开“范闲之死”的扣子后,再利用这件事去推出下一个人物以及事件。
第一季的范闲其实挺少年气的,他的童年其实是无忧无虑的,虽然有一些小小的隐患,但面对这个世界,他是积极向上的,昂扬的。他不认为那些困难是真正的困难,范闲自身带有现代思维的优越性,那些对于其他人来说用尽全力也不见得能解决的问题,他总是轻而易举或者稍微用心一点点就能解决。
但是到了第二季,范闲发现了一个完整、真实、冷酷的世界,他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技能未必能帮助他想要帮助的人,更不能改变什么。他的现代思想和古代社会制度的碰撞会更加直接,这一季的范闲会明白,很多事情不能两全其美,必须有所选择。
《庆余年第二季》其实是范闲从少年慢慢成长的过程。
因为思想的不同,第一季中的范闲总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超脱于这个世界之外,他不认为自己真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之中,也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情感和心思,第一季的范闲总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视角。
到了第二季,他更加融入了这个世界,与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会更多。他与若若、范思辙之间的信任和亲情更加浓烈,与王启年、邓子越之间的友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林婉儿之间的情感也向前推进。
有了这么多的情感羁绊,范闲不再孤独,他慢慢地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中的一部分,但他也逐渐发现,自己的思想和他身处的世界的碰撞会更激烈。他想要的和这个世界真实呈现的有巨大的差别。
范闲愿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想象更加符合?愿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当他和这个世界连接更加紧密,出现不同的选择时,也就预示着,范闲不能只是追求表面的“爽”,而是要向内挖掘的程度更深一些了。
名场面有何不同?
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范闲的身上多了更多的无力感,他没办法左右老金的生死,更没办法救下赖御史,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他内心的挣扎。
在《庆余年第二季》的很多剧情中,如果范闲放弃了自己所谓的原则、三观和理想,他或许没有那么痛苦。独善其身有什么不好呢?明明有退路,可以不纠结、不考虑,轻轻松松走完这一遭,但最终,他还是没有继续置身事外。
剧中有几次范闲擦拭叶轻眉留下的石碑的镜头,其实这就是他的选择和纠结。借用剧中范闲对邓子越说的话,“你可以试着找一找曾经的自己,试着把底线往上提一提。”这句台词其实也是在映射他自己。
范闲的无力感不仅仅是面对这个世界,也是在面对自己。他发现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洒脱,更没有那么冷漠和冷酷。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充满了感情的人,他知道自己做不到圆滑,只能去做自己最想要完成的那一面。
《庆余年第一季》的范闲就像是突然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湖面上划着一艘小船,向未知进发,他认为自己面对的所有困难就是水面上的波涛。到了第二季之后,他慢慢发现,水下面还有巨兽,水面上的波澜都是潜在水底的巨兽带来的,他既不知道船将驶向何方,又无法抵抗巨兽。只有一点,船桨还在自己的手中,他还可以决定自己想要什么。
第一季的名场面来自于现代的台词、现代的语境,去表达出他现代的理念。到了第二季,范闲融入了这个世界,他最底层三观上和这个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他所经历的折磨、困难都源于他最内在的地方。
这样的情况之下,用现代词语来表现他内心的那一面已经远远不够了,我更希望观众可以带入其中,想象一下自己作为现代人,如果面对范闲遇到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心境,进而产生共情,而不是轻飘飘的一笑而过。
按照原著的情节,故事的底色确实更深了,也出现了更深层次和不可避免的矛盾。如果只是笑一笑,没什么深度地带过,范闲整个人生也就变得轻飘飘了,味道就不对了。
范闲吟诗这样的名场面,在《庆余年》的整部作品中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第二季再出现类似的场景和剧情的话,难免重复,观众也就看腻了。
于是,这一季的名场面在朝堂之上,在于对本心的挖掘,在于对古代社会的拷问,而不是利用现代思维的聪明来展现范闲的与众不同。这些都不是轻松愉快的议题,自然也不能用观众原本熟悉的方式去处理。
写剧本的时候,我都会尽量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之中去,朝堂激辩的台词真的是反复不停地修改,每个人该说什么话,我都会自己读上很多遍,去掌握语言节奏和整个场次的节奏, 台词的口语化和书面化是两码事,只有读完才知道通不通顺,节奏有没有断。
感情线如何服务于主线人物和情节?
剧中所有的情节都在服务于范闲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主要矛盾,无论是自身遭遇的危机,还是周围人物参与的重要事件,亦或是情感关系的推进和发展。
在这样一个残酷真实的世界,范闲一直在挣扎求生,需要找到一条出路。回京之后,他遭遇的情况实在太多,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都是考验,让范闲似乎无法抽身,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感情的甜蜜。
如果在前期去呈现太多范闲柔情的一面,就会和他遭遇的挫折有点冲突,为了不让观众觉得林婉儿出现的太晚,我们说明了范闲回来的第一天就想去看林婉儿,但因为有危险所以没去成。
看到如今观众的反馈,也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在创作阶段,我们担心感情戏前置,会冲淡范闲身上的压力和情节的紧张感,担心观众说范闲不搞事业,只会谈情说爱。但是范闲和林婉儿的戏份依旧尽量是甜的,是有心灵相通的部分的。
关于林珙的死因究竟是像原著中一样,一直瞒着林婉儿,两个人快乐地走下去,还是像现在一样,两个人之间坦诚相见去解开这个结。我和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也曾经讨论很久,最终还是选择去解决而不是隐瞒。
范闲和林婉儿是灵魂伴侣,他们之间的爱是纯粹的,我相信夫妻之间会有一些善意的谎言,但不能是特别大的事情。如果没有坦诚相见,而是选择相互隐瞒,那最终还是相爱的话,也就违背了他们相爱的初衷。
二人坦白之后会有纠结、挣扎,只有经历这些之后,他们仍然选择在一起,那么两个人的内心才是连在一起的,他们的爱才是没有后患的。我最近也在思考第三季中林婉儿的设置,经历了感情难关之后,有没有进一步推进的可能?感情要有一点变化才会更甜,争取让这个甜度更加浓厚一点。
除了范闲和林婉儿,大皇子和北齐大公主的爱情线也稍有着墨,大皇子的人物设定基本上就是跟随原著的,差别不大。北齐大公主的描绘会更多一些,我设想了一下她的过去,久居深宫,被小皇帝保护得很好,在性格描述上尽量丰富。
北齐大公主一定要稍微丰满一点,才能让她和大皇子的CP感呈现出来,但因为两个角色都戏份不多,只能在有限的戏份之中去呈现他们的个性,买马和酒局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庆余年第二季》已经超点收官,我们也在微博上看到了很多观众的反馈,搜集这些反馈,再进入到《庆余年第三季》的创作当中,就像我在微博所说,第三季不会让大家等太久。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