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4日 24.0°C-27.0°C
澳元 : 人民币=4.5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伦敦手记:英国华人眼中的女王 - 有人伤心落泪,有人漠不关心(组图)

2022-09-15 来源: 美国之音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上周四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离世的消息公布后,地处伦敦市中心苏活区的唐人街也很快宣布停办原本计划在周末举行的中秋节庆祝活动,并在唐人街内开设了两处签名悼念处,供人们前来寄托哀思。在英国的华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女王,同时也在展示着他们与英国社会间的不同连接。

伦敦手记:英国华人眼中的女王 - 有人伤心落泪,有人漠不关心(组图) - 1
唐人街英女王悼念处

华人二代移民

在伦敦华埠商会的签名点,我遇到了两位在伦敦出生和长大的二代华裔移民钟志(Chi Chung)和万琳达(Linda Wan)。两人是表亲关系,也都是伦敦华埠商会的热心志愿者,钟志是名医师,而万琳达则是名律师。

伦敦手记:英国华人眼中的女王 - 有人伤心落泪,有人漠不关心(组图) - 2华人二代移民的Linda Wan和Chi Chung (美国之音/江玉)

钟志面态和蔼可亲,他说在他出生的时候,女王就已经是这个国家的君主,所以当听到她离世的消息时,“自然会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坏的时候,她都和这个国家在一起。她的离世对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而自诩为保皇派的万琳达则告诉我,女王和王室一直对伦敦的华人社区有很多关怀。“唐人街社区以及华人社区每年农历新年的时候,都会邀请女王和王室。查尔斯王子,也就是现在的查尔斯三世国王来过这里好几次。这样的举动自然会让我们对王室产生了更多亲近感”。

万琳达和钟智的父母都是五六十年代从香港来到英国的。“那个时候很多刚过来的华人都是在餐厅工作,或是做一些小本生意。你知道吗,我父亲的英语其实到现在都不是很好的”,钟智风趣地说道。

语言障碍的现象出现在很多移民海外的第一代华人身上,并非英国华人独有。但注重子女的教育是华人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很显然,钟志和琳达的父母也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但需要补充的是英国政府也在为民众提供的平等教育机会和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也让不少华人家庭仅通过一代人,就能实现社会的融入和阶级的跃升,并开始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回馈华人社区和这个国家。

女王的忠实粉

王晓宇的例子也许有些特殊。她在安徽出生和长大,但从小就对英国文化很痴迷,英国一直是她最向往的国家。“我很早就开始喜欢女王和英国王室,但很遗憾,我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见过她”。

伦敦手记:英国华人眼中的女王 - 有人伤心落泪,有人漠不关心(组图) - 3
王晓宇向美国之音展示她保存的女王离世时的手机截屏 (美国之音/江玉)

王晓宇是一家中英商务交流公司的负责人,来英国五年有余。她说自己是女王的忠实粉丝,女王去世后的这几天,她一直在不停地阅读所有与她相关的报道。“听到女王离世的消息时,我真的非常伤心和难过”,王晓宇的眼眶突然湿润了起来,“我真的很喜欢她”,她有些哽咽地告诉我,”我觉得女王就像英国的定海神针,总在人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大家精神上的鼓励”。

她拿出了手机,向我展示了一张手机截屏,“这是我收到女王离世时的时间和BBC的新闻提示。我会永远保留它的”。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王晓宇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只能希望能早点回到之前的状态”,她的神情里除了伤感外,还有了些无奈。

就像失去了一位亲人

和打小就开始喜爱女王的王晓宇相比,53岁的秦蕾就属于慢热的女王粉了。秦蕾说尽管她在国内大学学的就是英语专业,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94年刚搬到英国的头几年,她对于女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感。

伦敦手记:英国华人眼中的女王 - 有人伤心落泪,有人漠不关心(组图) - 4
移居英国28年的秦蕾。她说女王的离世就像失去一位亲人 (美国之音/江玉)

直到开始在英国找到工作后,她才开始认识和了解英国社会和女王。“我当时在伦敦的一个华人电视台做商务拓展的工作,这份工作让我对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开始产生了解,这其中会遇到不少与女王有关的话题。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我就对女王开始产生了好感”。秦蕾开始对女王身上体现出的责任感和忍耐的品质所打动,“她虽然是至高无上的,但她却有让人觉得没有距离感,有种亲和力”。

在听到女王去世的时候,秦蕾说感觉像是失去了一位亲人,一位类似祖母般存在的亲人。“那天晚上我一直在看着新闻里的滚动播出,直到我丈夫过来告诉我,我已经在电视机前坐了四个多小时”,秦蕾说道。

伦敦手记:英国华人眼中的女王 - 有人伤心落泪,有人漠不关心(组图) - 5

海德公里里正在觅食的雁群。远处三块巨幅屏幕正在搭建,女王葬礼的时候预计会有大批的市民聚集到这里 (美国之音/江玉)


上周五,她和丈夫一起去了海德公园,在观看完96响的礼炮仪式后又随着人群走到了白金汉宫前,算是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悼念小仪式。

秦蕾说自己现在是王室的支持者,她希望君主制能够一直在这个国家持续下去。“这是英国的象征”,她说道。

不关心“外边”的理发师

华人的内部,从来都不是一个均一的群体,不同的方言群体,不同的教育背景,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移民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我在唐人街的理发店里遇到了43岁的陈建海,他老板和同事都称呼他“大海”。大海在2008年就离开福建的老家来英国打拼,并一直从事着理发师的工作。

虽然来英国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但大海的英语却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那如果你的顾客不会说中文,你们怎么沟通呢?”我不禁问道。“我同事有会说英文的啊。不会说问题也不大,干我们这行的,手艺好就可以了”。

确实,早年移民海外的华人,在移民地也多是凭着“三把刀”闯天下——菜刀、剪刀(裁缝)和剃刀。大海就是这样一个颇具早年华人风范的人,当然,这不光因为他的职业是理发师,还因为他对所在地的文化和社会缺乏关注的态度。

即便置身在伦敦的最中心区域,并且工作的地点离白金汉宫也就步行二十分钟的距离,但对于女王的离世以及英国社会发生的事情,他却表示不太关心。“我从周一工作到周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干活赚钱,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外边的社会”。

大海告诉我,他的妻子和孩子们都过不惯英国的生活,已经回国了。他也在等着疫情消停下来就回去,“国内现在发展的这么好,虽然回去收入会少点,但人嘛,不都是要落叶归根的吗?”

我很喜欢大海的手艺,但在结账时,却发现不能刷卡,只收现金。可我身上除了信用卡,并没有带现金。

“你有微信吗,可以微信支付”,老板娘热情地告诉我。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